扬长带短,是方法也是视角
昨天的课,林老师讲了埃里克森人生八阶段理论。埃里克森认为,人要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社会演变,这种演变称为心理社会发展。在八个阶段里,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相应的核心任务,当任务得到恰当解决,就会获得较为完整的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一时空中对自己内在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的主观感觉和体验,以及他人所知觉到的个体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我理解自我同一性,是个人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且行动能支持自己的想法。每个阶段核心任务处理得不成功或者是失败,则会出现个人同一性残缺、不连贯的状态。由此可见,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同一性残缺问题。接受自己人生的不完美,接受自己为人父母的不完美,减少抗拒的心理内耗,才能集中精力处理当下面临的问题。如萨提亚所说:“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问题才是问题。”
我女儿正处于人生八阶段中的第四个阶段——学龄期(6-12岁),这个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处理好勤奋和自卑的冲突。林老师提出的方法是:扬长带短,我很喜欢这个方法。“扬长”,一方面是正向激励、正强化,在孩子做对的事情时,即时采用二级反馈的方式表扬他们,使他们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行为;另一方是寻找孩子感兴趣且擅长的方面,创造条件让他们多去做这些事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时,孩子会乐此不疲,配以擅长,他们更容易从中获取成就感,提升自信心。《恰如其分的自尊》这本书告诉我们,自信、以及来自父母的肯定会提高孩子的自尊心,高自尊也是高价值感的表现,它们会帮助孩子形成高自律。
不是一定需要孩子去改正缺点,也可以通过增加对优点的关注,用优点的光芒去慢慢弱化缺点之光。“扬长带短”不仅是林老师给我们的方法,也是一种看待问题的新视角。这个方法适用于每个人,也适用于人生中的每一个阶段。《掌控习惯》揭示养成一种习惯的秘密是:一旦我们体验到做一件事所享有的乐趣,就很可能愿意重复去做这件事,重复有回报的行为,避免受惩罚的动作,我们不只是在寻找满足感,我们要的是即时满足感。学会在自己做的每件事情中寻找亮点来肯定自己,学会用擅于发现孩子优点的眼睛来看孩子,这都是给自己和给孩子的一种即时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