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以互联网思维为代表的新生经济力量改变了传统产业结构、经营模式、营销战略,全面渗透进入微观经济领域企业管理各个方面。
影响一:互联网突破了产业或行业边界,带来了文化多元、思想多元和“互联网思维”,而互联网+企业文化将社会公众对互联网的认识从一种新技术形态或工具提升为管理创新思维方式
“互联网思维”指充分利用互联网精神、价值、技术、方法、规则、机会,指导、处理、创新生活和工作的一种思维方式。该模式下,企业文化出现了一些新特征:如以人为本、尊重员工,以用户为中心和注重企业创新;与培育新经济、转换“新动能”大环境相适应,形成自己的特色等。
80、90后被认为是“自我意识觉醒”、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一代,他们对金钱需求退居其次,与父辈比,更加关注自己与所从事的职业,所供职企业之间的精神契合。也就是说,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对自己与企业价值观、思维模式、行为模式要求更多了。
基于此,文化管理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反映新生代知识型员工群体“寻求一种新的工作方式”等需求,用更多的软性激励留住员工,以无形感染力和渗透力推动企业文化管理形成强大凝聚力。脸谱网(Facebook)、推特(Twitter)、谷歌、领英网以及很多新创公司,都非常重视研究80后、90后新生代群体思维模式,“以人为中心”构建“人性化”文化体系,淡化等级制度,不看出勤率只看结果,给员工更多自由时间,激发员工自觉行为,真正吸引留住知识型员工或高端人才。
影响二:互联网虚拟空间打破了国界或疆界,优化了企业信息对称与共享。大家地位平等、没有级别,这种平等诉求直接冲击组织,淡化了职工层级观念和服从意识,削弱了“忠诚度”,但增强了职工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
互联网信息社会,没有国界,也打破了思想疆界。互联网虚拟世界带来海量信息打开了眼界,职工思想更开放、价值追求更趋多样化、物质要求更高,企业激励难度更大;职工工作选择余地大,对忠诚度、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受到较大冲击,流动率上升。
影响三:“互联网+企业文化”强化“我献人人、人人助我”互联网思维,国际并购、混改后,形成双向、内外的网状传播和互动传播方式,企业文化冲突日趋常态化,文化冲突范围更广、冲突激烈程度不断升级,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
互联网打破了文化传播媒介垄断,职工成为媒介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和受益者。
文化冲突是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特质文化相互接触、交流时产生的撞击、对抗和竞争,是由不同特质文化所构成的基本价值观之间的过分悬殊造成的。互联网时代,企业文化加速传播,冲突不可避免,且处于一种常态。而常态的文化冲突又带来了文化整合、创新和变革,推动文化进步。
总之,互联网时代,企业只有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用互联网思维变革企业文化建设与文化管理,既利用传统文化传播渠道,又注重互联网条件下企业文化的民主性、互动性、共享性和社会性,发挥新媒体、自媒体作用,才能把企业文化建设好、管理好。
本文出自仁达方略董事长王吉鹏力作《企业文化建设(第五版)》,您可以关 注“仁达方略”微 信公 众号,打 开微 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