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教育心理

有多少父母,把孩子当成任其打骂的私人物品?!

2018-01-18  本文已影响59人  悟恩说事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

文 | 悟恩  图 | 花瓣网

网络时代,发声渠道多了。

近几年,女性作家(当然也有男性)不断呼吁:

女性不是“移动的子宫”;

每一个女性都是独立的个体,不是生殖的机器;

……

她们追求与男性平权,反对被男性物化,也拒绝被主流社会边缘化。

呼吁无疑是有效的。这些言论,令很多原本不自知的女性,多了一份自我的觉醒;也有原本没想明白的男性,有了女性在独立、权利、地位方面平等的认知。

其实,除了女性,我们还忽略了一个群体。

那就是孩子。

他们为什么被忽略?

因为他们太小,他们无法发声,或者不懂发声。

看到一则新闻,四个字形容:令,人,发,指!

在美国俄亥俄州,有一对开中餐厅的华裔夫妇,因为生意忙,母亲陈某无暇顾及5岁的女儿。平日里,一旦女儿不听话,就被她用暴打来应付。

直至这一天,女儿再次惹怒了她,她便重殴女儿头部多次,直到女儿口吐绿色液体。

丈夫赵某得知,赶紧抱女儿去洗手间洗脸,然而,女儿已然停止了呼吸。

他给女儿做心肺复苏,做人工呼吸,均无力回天。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坊间不会那么愤怒。

令人气愤的在后头。

之后,夫妇二人,把女儿放进容器里,用盐覆盖好,藏在冰箱上方,并报警声称女儿失踪。

不料,翌日,警察就发现了女儿的尸体,逮捕了这对华裔夫妇。

认定,女儿是被陈某右拳多次重击头部造成的死亡。

母亲陈某供述,她只有两只手,不是四只手,又要在餐馆工作,又要照顾孩子,事情太多。而女儿很不听话,所以失手杀了她。

失手应该是真的。

但并非悔不当初

——被捕后,这对夫妻百般抵赖,无奈证据确凿。为了少判几年,丈夫才让妻子认罪,这样他就可以早些出狱照顾大女儿。

警察问妈妈为什么打孩子,她却说:忘了。

最终,妻子陈某被判处22年,丈夫赵某则被判处12年。

该案件震惊全中美,在庭审现场,连法官都忍不住厉声指责:

——我很难相信你女儿的恐怖经历。不管关你多少年都不够,关你100年都不够!

这当然是极端事件,但殴打孩子、盛怒之下对孩子使用暴力,则绝不是个案。

事实上,就在该新闻下面的评论里,我就看到了以下留言:

A

我就是这样的啊,有时候吧,真的很累,我爸爸就是在外面别人对他态度不好了,他就回家拿我们出气,只允许他自己享受。

他的意思是他给我命,他不养我也可以。

我姐已经离家出走了,我还有两年就会像我姐一样远离这个地方。

昨天我和他吵架了,他就把我的猫关在袋子里一下一下的用铁棍打死,也不知道这种人什么心理。

我有轻微抑郁症可能来源于这个吧,还有两年就成年了,祝我这两年,安好。

B

我也是被母亲打大的,顺手操起什么都可以当武器打我。

但是我坚决不打我的女儿!

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要自我成长,我不要我的女儿重复我的成长经历。

C

从小父母感情不好,我随时都要被当做出气筒,活得小心翼翼的。

从小到大一直害怕回家,我最不愿意嫁在老家,后来我在外地结婚生子定居了。

可是我遗传了我父母很多缺点,有时候都害怕我自己。

……

或许,在新闻中的父母、留言的网友的父母的认知里,孩子不是有血有肉有感觉的人,只是他们的“物件”,是他们的私有财产,所以,他们对孩子施以责罚还不够,还施以打骂,以至毒害。

他们内心的独白大抵是这样的:

——你是我的孩子,你的命是我给的,所以你不听话,我就可以打你,甚至要你的命!

呜呼哀哉!

有这样思想的家长请务必知道:因果会循环,暴力会遗传!

来看另一则新闻:

18岁的儿子用水果刀把父亲捅死。

儿子说,自己是被父亲从小打到大的,一言不合就是打。

于是,陪同他长大的,不是家庭的温情,不是爱的滋养,而是被漠视,被侵犯,被殴打之后,像杂草一样疯长的仇恨。

而这一次与父亲打架,终于让儿子的容忍过了临界点,于是执刀相向,惨剧发生。

能说什么呢?

父母用暴力跟孩子沟通,孩子当然也学会用暴力与他人沟通,而“他人”当中,或许连父母都不例外。

这并非危言耸听。

有心理医生从多年的临床案例中总结出很多经验,其中就包括:负性的家庭事件,很容易产生家族系统动力,传递给子女。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跟父母建立一种深层的联结,这种联结让我们有“成为家族中的一员”的归属感。

如果正向的联结(如爱、关怀)被父母、自己忽视,那就会用负性的方式——通过截然相反的方式来引起父母关注,如桀骜,如反叛等等,这样的例子从《变形记》中就能看到很多。

一旦通过负性建立的联结成立、定型,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他以后也会成为施暴或受暴的成员,因为他在潜意识里接受了这种联结方式。

——从心理学术语来讲是:很多家庭暴力,其实是承接了上一代家庭暴力的系统动力。

——通俗来讲则是:家庭暴力具有家族性。父母有家庭暴力的,子女结婚后也很容易出现施暴或受暴的情况。

通过暴力来与父母建立联结的孩子,通常长大后会出现两种情况:

第1种:同样用暴力来“教育”下一代,悲剧在家族中延续;

第2种:因深受其害,遂意欲“突围”,发誓自己长大、结婚了,一定不用这样的方式生活。

结果呢?

一部分人确实远离了争吵和打骂,却陷入了另一个极端:沉默。即我们常说的冷暴力,而冷暴力有时候比显现的暴力杀伤力更大,呈现的问题更严重。

德国心理治疗师、“家庭系统排列”创始人伯特•海灵格在其著作《Love's Hidden Symmetry》(中文书名:《谁在我家》)里写了这样一个案例:

女性A,一直对丈夫用暴力的方式,来解决生活上的问题。

结果在访问中了解到,她小时候跟祖父母一起生活。

祖父开了一家小旅馆,是个脾气暴躁之徒。

他会因一点点小事生气,常常在客人面前,就揪着祖母的头发往墙上撞。祖母也没有任何反抗,被打完,就去做自己该做的,跟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情一样。

后来的排列中,就呈现出女性A承接了祖母的愤怒,并把这个愤怒发泄到最亲近的丈夫身上的事实。

这就是暴力传递,也是孩子在儿时承受过家庭暴力后,余生都被影响的例证。

如果你有意识地环顾周遭,恐怕会发现不少这样的例子。

所以,无论是为了自己不被长大后的孩子毁掉,还是为了不毁掉孩子的一生,请不要对他们施暴。

谨记:孩子不是你的私人物品,他们是独立的个体,至少,他们是有血,有肉,有感觉的人。

最后,送上诗人、作家、画家纪•哈•纪伯伦(Khalil Gibran)写的一首诗,名字叫《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请为人父母者,逐字品读: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

你的子女,其实不是你的子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陪伴你,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在梦境中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遥望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我是悟恩,三思。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