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组 彦霖 登陆敦敏《三十而立》2号空间站
1. 课程收获
《语言大改造》知识点:
A. 语言与我们感知这个世界密切相关: 丰富的语言背后是强大细腻的感知能力;限制性的语言背后是二元局限的世界观。
B. 语言中包含 事实、情绪感受、观点批判、期待
C. 如果自己的语言中有限制性表达,请首先区分事实等成分,再将语言以正向“期待”的表述转化成一句可以支持自己的方式。
PS."妖艳贱货"的例子很深动,用负向的词语表达,也会给自己带来负向情绪.
【联系旧知识】
有句名言:
Watch your words; they become your actions. Watch your actions; they become your habits.
语言的力量很强大,行为又受语言影响,一旦行为形成习惯就很难改变,因此从第一步开始,改造自己的语言框架。
【扩展新知识】
研究已经发现了宝宝三岁前如果又足够多的词汇输入,他们的大脑会得到更好的刺激,会更加发达,因此鼓励家人多跟宝宝聊天,多陪伴他们。
于是我想到了,聊天的过程中如果是用更加正向的表达,那么他的大脑不仅得到了词汇的刺激,也接收到正向的意念和思考框架。
2. 课程实操
(1)留意自己内心对于自己、他人、职场、这个世界有哪些局限性的论断?
(2)从中选取一至两个对你影响最大的限制性论断,区分其中的事实、情绪\感受、观点\评判,以及在这些表达的背后,你内心的期待。
(3)观察一下,做了这样的区分以后,你内在的能量有何变化。将这个论断改成能够支持你的一个表达方式。分享你的发现。
举例:“我太渺小了,其实很多事情没法改变。”
这是我自己真实的一个想法,拆解一下:这句话的背景是听到玛丽莲老师关于全球变暖的深切关注,我深感认同,
但是同时也出现了这个想法“我太渺小了,其实很多事情没法改变”。
其中的事实是,我是世界上70亿人中的一个个体;
感受是:感觉自己很无力,又有些焦虑;
观点:扭转全球变暖是全体人类一起要做的事情;
评判:我太渺小,很多事情无法改变;
期待:我希望所有人都能够行动起来,一起来!
我的变化是:我看到自己的评判,就看到:很多事情无法改变,但是我仍然可以改变一些事情。
看到自己的期待,我觉察到自己必须行动起来,别人才会一起行动起来。光喊口号是没用的。
因此我要变成:“我是这个大项目的一份子,我会尽己所能,做到自己能够做到的,也会去尽力影响更多的人。”
答:【第一个论断】我是一个创新能力不强的人, 想不到一些新鲜的活动玩法.
事实: 创新能力不是我能力的长板;
感受: 感觉自己挺无力和无奈的;
观点: 活动的玩法要新鲜才能吸引人参与;
评判: 我创新能力不强, 策划的活动不会有很好的效果
期待: 我期待自己策划出受大家欢迎的活动
我的变化是: 我看到自己的评判和观点,就看到: 即使我创新能力不够强,其实要达成" 好效果的活动策划" 也可以从其他方面去学习,
比如找准需求点\ 简化用户参与步骤\ 先模拟已经成功的好点子\ 提供其他能吸引人的资源等等达到同样的效果.
因此,我要变成 收集成功案例(先从模仿开始), 增强活动创新以外方面策划的能力, 不要一下子期待是120分的策划, 而是做到80分也可以继续往前.
【第二个论断】做妈妈好麻烦啊, 要学好多东西,什么事情都要管,还很耽误自己成长的时间
事实: 我是一个新手妈妈; 带孩子会占据时间.
感受: 我有些烦躁,焦虑, 甚至是逃避
观点: 带孩子和个人成长是互斥的
评判: 个人成长(自由)的重要性大于带孩子
期待: 我希望有更好的方法高效带娃, 有更多时间投入到个人成长
我的变化是: 我看到了自己评判和观点,我就明白了: 带孩子和个人成长可以互融,
比如今天学到的<语言大改造>我就可以直接应用到跟宝宝的交流中,把负向的沟通语言变成正向的语言.
例: 你怎么不好好吃奶?总是动来动去的. 我会改成:" 宝宝动来动去的,是想让妈妈看到你的可爱的手手和胖胖的腿腿呀? 妈妈看到了,妈妈还看到了你一边运动一边吃奶, 很会丰富自己的时间呐."
也明白了, 提高效率也是一个办法, 这样也是一种倒逼自己提高效率, 增加自己成长时间的办法.
比如减少刷朋友圈或者频繁回复微信,平时可以退出微信,每天可以集中10分钟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