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则必缺 极则必反 盈则必亏
《吕氏春秋》中有言在先: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
翻译过来,白话文的意思就是太完美了必定会出现缺陷,发展到极端必定走向反面,过于满盈必定发生亏失。
泰极否来、否极泰来,是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物极必反,反者道之动,历来是中国人内心的信念。
乐极生悲。常言道:人欢喜有三忧,狗欢喜挨石头。《史记·滑稽列传》:“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酒喝得过多就容易出乱子,欢乐到极点就会发生悲痛之事。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这番话是说,无论什么事情不可走向极端,到了极端就会衰败。
《周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周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否、泰:《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否:卦不顺利;泰:卦顺利;极:尽头。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中国传统书画讲究留白的艺术追求。比如画画,画画需要留白。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的大师,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见一幅画中,一只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而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予人以想象之余地,如此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正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
书法讲究“疏密”。疏,就是简练,就是留白。字的结构和通篇的布局一定要有疏密,才能破平板、划一,有起伏、对比,既矛盾又和谐,从而获得良好的艺术情趣。凡作书法,既要注意黑的部分——字形笔画的密处,也要注意到字画间及行间之白的疏处。黑处要精心结撰,而白处——字里行间的布置也须措置得宜,使疏密有致,两者相映生辉。
中国传统建筑有求缺角的设计理念。古人认为,过于完美的建筑,会遭天妒,会毁于雷火,会毁于战火。为求长久,成为千年古迹万年牢,就会在不打眼的地方,故意留下败笔,故意留下遗憾。
正所谓,有遗憾的事情,才能天长地久。太过完美的东西,总是昙花一现。追求完美的人生很累,完美人格更是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