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听子木廖主任直播《如何把书籍变成私人锦囊》后践行的三个改变

2022-04-17  本文已影响0人  青草地_0116

1.怎么读的改变

以前的我

今年开始的朋友圈里打卡每天读书时间,累计时间。

原来的初衷是为了督促逼自己阅读并爱上阅读,听了直播中再次特别强调:读书的本质是用,而不是死板的以读完为目的,要让它服务于你,而不是自加枷锁,反受制于它。

恍然大悟,立即纠偏。干嘛要做痛苦受制而又效果不显著的事呢。本末倒置。不盲目去做,先想清楚为何而做,不陷于惯性而不自知,及时刹车,颇为重要。

现在的我:

不再限定自己每天要读多少,从时间上制约,而是有时间有碎片化时间随时来翻,随时去听,去汲取,去思考,和自己的成长路径所需结合起来,重要的是运用起来,像现在一样。

2.怎么记的改变。

原来的我

每次读书或者听书都会端端正正的坐在桌子前塞上耳机,拿出笔记本边听边记,把听到的点,收获和践行的点认认真真地记在本子上,还会用红笔把重点圈划起来,仿佛只有这样我才能完成读书听书的全过程。

和直播内容非常共鸣的点:纸质笔记虽然形式是一本本,一段段,看起来很心满意足。但记笔记的本质不还是为了用么?!弊端一个是不便于常看常新,还会因为时间的久远而遗失或者是笔记不清晰等等,到头来可能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而做的无用功。另外一个原因是不便于笔记的整合利用不便于后期的检索使用。

现在的我:

于是,我就遵从建议马上下载了印象笔记,从此开始了,由纸质笔记像电子笔记的转变。

3.读什么的转变

原来的我

选书很随意很零散没有目的性,茫茫然听别人介绍各种媒介里面介绍来选书。

现在的我:

由零散变系统。思考自己成长所需的几个点,在印象笔记里分别建立各个板块,像是置办好了一个个存钱罐,一方面针对性选取书籍,另一方面把日常各渠道积累的知识分门别类存在各个板块里,据说可以检索,还未尝试。可以随时随地都能常看常新,很方便,更利于学以致用的终极目标。

嗯,是一堂对我触动启发影响非常大的直播课。

大爱智慧的子木和强大的廖主任。

我相信我可以越来越好,在4字巳开头的路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