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分类思维,你也可以成为像她一样的高效能人士

2022-10-21  本文已影响0人  蜻蜓之旅

86年出生的她,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英国语言文学与经济学双学位,后保送留校直博攻读功能语言学与脑认知心理学博士学位。

她是一个85后的连续创业者、时间管理研究者,青创智慧科技董事长。

在她身上你可以看到一个人无限的可能,她在不断学习的同时,她还能兼顾许多事——把极北咖啡、下班加油站、卫视栏目嘉宾、写书等每个项目都做得可圈可点。

大家是不是很好奇,如此优秀的人会是谁呢?答案就是——我们八五后的榜样人物张萌。

好友小玲就曾吐槽——我与她同龄,大家都是一天二十四小时,而且我也很努力地在做事和学习呀,为什么张萌就可以兼顾那么多,还每样都做得那么完美,而自己却如此碌碌无为呢?

直到看到这本《化繁为简:用简单分类解决复杂问题》(下面简称《化繁为简》),突然就明白了张萌为何如此优秀了,作为同龄人的我们与她的差距在哪里了。

本书的作者罗蓓曾在新东方执教多年,教授上百万学员,并致力于为企业提供面向增长的定制化培训课程。

《化繁为简》是罗蓓老师多年授课、培训经验的总结而成。书中由几十个有趣的小故事教会我们如何应用简单分类来解决复杂的问题,不但生动有趣,而且还发人深省。

书中提到的本能分类法和科学分类法,就是张萌在职场、学习中有突出表现及成功的关键因素。

接下来,我们看看张萌是如何利用分类法走向成功的。

01确定目标——用分类思维找出目标

爱因斯坦曾说过:“在一个崇高的目标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

所以说成功人士的共同点就是都有坚定的人生目标,并且他们会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落实到每一件具体的事上,从而走向成功。

在生活中,你会发现有部分人是毫无目标的生活,他们每天浑浑噩噩、行尸走肉般地生活着;有些人是没有主见,盲目听信别人的看法,随波逐流;有些人是目标不明确,只有一个大致的人生目标,然后就只知道埋头苦干,最后不见成效;还有些人是有目标但不懂得规划,也一事无成。

而小玲就是那个没有主见,只知道盲目听信别人看法的人。今天听别人说学英语好,她也不管自己的需求,立马报课学习。到最后,才发现自己根本学不下去。于是那花了八千五百块报名的英语课程就成了永不问津的垃圾了。

还有一次,她也是听别人说考一个什么证,以后可以换份好工作。于是她又花了一万多元报了那个课程,结果还是无疾于终。

像她这样没有主见,又不知道自己的需求,这里学学那里学学。不但浪费了钱,目标没找到,还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所以说,想要有所成就,你得先找到自己的目标。

那么我们来看看优秀的张萌是怎么做的?

她在《人生效率手册》一书中,教大家用“七个人物法”来构建出自己的人生目标——先是写下自己想要成为的七个榜样人物,然后例出他们的三个硬本领,共计是21个硬本领。接着在这21个硬本领中找出排在前三项,共同的并且重复的硬本领,就这样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练习的硬本领——也就是自己的目标。最后,就朝着这三个硬本领有方法地去修炼。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张萌就是利用了化繁为简的分类思维。先从大海中找出这七个成功人士,然后一步步地找出他们的硬本领,再从中精简出自己所需学的硬本领。就这样用简单的几个步骤就很快地明确了自己的目标。

那么在确定人生目标,有了方向后,接下来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02目标分解——用分类思维细分目标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有这么一句话:“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也就是说,想要把难事、大事做好,就要先从容易的、细小的事做起。

张萌在初中时就有一个想当奥运会志愿者的梦想,但想要实现这个梦想,就需要考取北京的院校。对于理科生的她来说,英文是弱项,想当好英文系新生,并不容易。

她的梦想是成为奥运会志愿者和一名出色的外交官(大目标),所以英语这个弱项就必须攻克。于是她制定了三年的时间用来学习英语,希望从全年级第89名提升到全年级第1名。

为了实现目标,她开始做目标分解——“1000天小树林计划”(目标细分)。也就是每天早上5—8点,在小树林里进行三个小时的英文朗读和学习。

惊喜的是,她只坚持了100多天,就达成了最初制定的三年要完成的目标——英语成绩提升了,还拿到了国家奖学金、一等奖学金和三好学生等荣誉。

为什么她的目标如此容易成功呢?原因就是她的这个“1000天小树林计划”包含了“10000小时定律”和“目标管理SMART法则”的应用。

“10000小时定律”就像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中写的那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所以再大的目标(用“目标管理SMART法则”制定可实现可衡量的目标),只要我们用化繁为简的分类思维,把大目标进行细分,然后一步步完成,到最后积累成多,就能完成大目标。

那么成功人士在确定目标,又掌握有效的方法后,他还在哪方面比普通人有优势呢?

03时间管理——用分类思维合理安排

赫胥黎曾说过:“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是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由此可见,时间如何合理安排才是关键。

2017年张萌演讲了三四百场,2018年全年演讲了665场,另外她每一年都会出版一本书。看到这些数据,小玲感叹道——她难道都不休息的吗?一天只有24小时,她怎么能做这么多事情呢?

是呀!时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只是有的人比较善于规划和利用时间而已。

小玲还说,我每天也都有做计划呀,每项事情都记在笔记本上,做完一件就打个勾勾,写得清清楚楚呀!为什么总是有许多事情完不成,离自己制定的目标也是遥遥无期呀!

这或许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通病吧!以为做了记录就是在做时间管理。张萌说这种机械式的记录,不是时间管理,只能算是一个不合格的清单。

在时间管理方面,张萌一直遵守的时间管理三大法则分别是:目标性法则(SMART法则)、要事优先(时间四象限原则)和组织计划性法则(单点突破法——做计划、实施、总结、评估和再次计划)。

像张萌的这种时间管理三大法则,其实也是利用了化繁为简的思维制定而成的。只要你跟着这些步骤和方法来实践,时间自然就很容易被你掌控,并且学习效率也会提高。

所以说,张萌之所以高效,关键就在于她会用分类思维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写在最后:

罗蓓老师在《化繁为简》一书中写道:“总打胜仗的个人和组织都善于化繁为简,化繁为简的利器就是分类法。”

比如:乔布斯用四象限分类法精简产品线,推动苹果公司走向成功;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以“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两个维度提出了著名的时间管理四象限分类法,并且已经成为很多职场人士的时间管理规范;还有东尼·博赞倡导的思维导图分类工具,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生活、工作和学习中。

这些成功人士的经验无不告诉我们,只有拥有善于化繁为简的思维,利用简单分类,就能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做出成绩,完成自己的目标。

职场、生活中的你如果正在迷茫和苦恼中,不妨翻开《化繁为简》为自己的人生点亮一盏明灯,指明前方的道路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