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写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教育使人更聪明,聪明人使教育更美好

2020-12-02  本文已影响0人  咖啡与蛋糕

“教育”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它的重要性几乎人人都充满热情地坚定相信。我们期待着通过“教育”让我们的孩子拥有更好的生活,也期待着“教育”最终使我们所有人受益。但遗憾的是,多数人在学生时代并不喜欢上学,在之后的人生也无法真的做到终身学习。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怎样能让教育更有效?

这些问题既让人头痛,也让人感兴趣·。

心理学教授Willingham(威林厄姆)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将与此相关的一系列认知心理学原理知识以科普的形式写成了这本备受赞誉、畅销海外的《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书中的论据让人信服,论点更让人印象深刻,阅读之后,我想我对“教育”这件终身大事有了些不同角度的理解。

好奇心,开启思考的钥匙

美团王兴有一句话在网上流传甚广:“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虽然他的本意是批判,但不得不说他无意中道出了进化上的真相:

我们的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它真正的作用在于使你避免思考。思考不仅缓慢又费力,还经常靠不住,所以当我们侥幸完成任务时,我们就不再去思考,以后更多的是依赖记忆。

这种“自动化”过程是为了提高效率,让人能同时处理多件事情。试想,如果面对每一项任务都“打破常规”像初次遇到时那样考虑所有的可能性,那人很快就会疲惫不堪以至于什么都干不成。

基于这个事实,我们必须承认我们不是天生的思考者,除非认知环境符合一定的要求,否则我们任何人都会尽可能地避免思考。

乍一听匪夷所思,如果我们天生不擅长思考,那科学家、思想家,以及那些明显比常人善于思考的杰出人物是如何做到的呢?

答案之一就在于好奇心。

好奇心是开启思考的钥匙。和其他能力不同,好奇心是我们每天个人与生俱来的。在这个世界上,新主意和新问题永远能引起人们探究的欲望,而解决问题后的愉悦感则会使我们愿意去忍受思考时的费力与痛苦从而促使我们的大脑去干本不乐意干的“思考”这件事。

学习过程中,太简单或太难的问题都会很快使好奇心消失,只有循序渐进,不断追逐“跳一跳够得到”的问题才能尽可能使好奇心保持长久。

背景知识,奠定思考的基石

好奇心能够开启思考,可无奈它终归是脆弱的,小心的保持虽然可以延长好奇的时间,但并不足以助我们走完整个复杂的思考过程。要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我们必须要拥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可以说,任何缜密的思考都基于了解事实。

虽然在生活中,我们比较推崇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但如果没有事实性知识作为基础,那这一切都将如空中楼阁。不懂化学的福尔摩斯成不了侦探,最好的地质学家看过最多的石头。

大量的背景知识是思考的基石,只有知识之岛越大,好奇的海岸线才会长,思考才会进行的下去。没有能独立于知识之外的逻辑发展,反之亦然。客观、独立的思考过程必定与背景知识紧密联系。

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背景知识的积累完全符合“马太效应”——富人更富,强者愈强,持有的知识信息量取决于已有的知识信息量。你在这方面比我懂的多,你就学的更快,也就能获得的更多。所以如果是学生,一定要注重学习积累,如果是已经工作的“打工人”则应该努力经营自己的长处。

练习,使思考变得容易

“练习”在教育过程中始终背负着恶名,对于一个从题海战熬过来的学生来说,一看到“练习”这个词就会不自觉地想到死记硬背,从而进一步产生本能的排斥。但如果抛开个人体验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看,这种经久不衰的方法真的无用吗?答案恐怕大家多少都明白,只不过不愿意承认:没有充分的练习,我们不可能精通任何脑力活动。

思考其实就是将头脑中的信息以新的方式排列组合,以得出一些新主意。越能快速的从记忆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就越会使思考过程变得容易。

正如书中所举的系鞋带例子,一开始系鞋带我们需要全神贯注,它占据了自己所有的精力,但随着练习,我们越来越熟练,变得可以不假思索地系鞋带,因此节省下来的精力就可以用来同时干别的事情。

任何思考过程都类似这样,只有大量增加不假思索的思维动作,我们才有机会去考虑高级的问题,不然就会卡死在低级的事情上“重复造轮子”,永远无法跑起来。

练习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它可以防止遗忘,使记忆长久;加强基础技能,为学习更高级的技能打下基础;增加知识迁移的几率。

但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对某项技能练习了很久,水平却并没有多少增长。这里需要警惕,经验≠练习。

经验代表参与了这个过程,而练习则是指有意识的提高,包括会为了提高水平去完成没有直接联系的任务;直接或间接的寻求反馈意见,从中找到改进的方法等等。简单地说,经验可以是混时间,而练习则需要花心思。

要达到专业水平,没有别的,只有练习。这句话实在不振奋人心,但却是经得起检验的真理。

关于“教育”,实在有太多的理论和观点,看一本书并不能直接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多看一本书,尤其是原理富有智慧、权威,可用于实践的书无疑增加了阅读者确立起适合自己教育理念的可能性。也许我们广泛阅读的意义正在于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