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专题征文读书笔记读书

【重读经典| 《理想国》:正义的求索】

2018-01-19  本文已影响34人  金台望道
拉斐尔的名画《雅典学院》,正中红袍者是柏拉图,另一位是亚里士多德  

说起来,初读《理想国》已是十五年前的事情了,是作为西方哲学专业课的入门读物来研读的。

作者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是古希腊大哲学家,与其师苏格拉底、其徒亚里士多德一起,成为欧洲文明奠基时代的辉煌“三星”。

苏格拉底一生不立文字,专用“三寸不烂之舌”启迪众生。据说他曾问过德尔菲神庙,谁是最有智慧的人?神说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大吃一惊,说我明明无知呀,于是天天在广场上拉着人家讨论什么是正义、什么是美德这类话题,又总是用套路逼着人家承认一无所知,弄得人家灰头土脸;充分证明了:“我苏格拉底自认无知,在座各位只好是垃圾了!”最后他被美莱特斯为首的雅典民主派 控制的陪审团控告,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败坏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被判处死刑。

这或许是苏格拉底最后的套路:民主制度判处我苏格拉底这么优秀人物的死刑,说明民主不是好东西!亲历苏格拉底之死的柏拉图,遂对雅典的民主制深怀疑惧,对于什么是正义、人们如何在集体生活实现正义苦苦思索,最终产生了这部巨著《理想国》。

《理想国》可谓博大精深之作,是西方社会哲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教育学、文学、史学等凡是有点历史的人文学科必读的书目,其所涉及话题也是丰富多彩、绚丽斑斓,至今犹有启发,正如当代哲学家德里达所说:“整个哲学都是柏拉图的注脚”。而《理想国》这是柏拉图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

不过,尽管《理想国》如此重要,但书并不难读。全书采用的是对话体,是苏格拉底和几个朋友的对话(柏拉图的其他著作也都是苏格拉底对话,学者认为有些是苏格拉底的思想,但绝大多数是柏拉图自己的主张),语言流畅,所以作为西方哲学的入门读物是非常合适的。 

全书的主线,是探讨究竟什么是正义。在对话的过程中,举凡当时人类文明所关注的问题,天上地下、人间百态,无所不包,例如男女权力、优生学、节育学、家庭问题、婚姻自由、专政独裁、共产社会、文艺、道德、宗教、宣传、启蒙教育等等,都有谈论到。不过这都是在讨论正义的过程中兴之所至涉及到的,最核心的关注,还是正义,可谓古希腊版的《正义论》了。

苏格拉底的正义之旅

关于正义的话题,是从一开始一名叫克法洛斯的对话者感慨钱财的好处开始的,他认为,钱财的好处是使人不亏欠“神的祭品和人的债务”,可以心安理得地离开这个世界。苏格拉底问,“有债照还“就是正义吗?有人认为是可以的理解为正义的。

很快,苏格拉底就把这个问题搞复杂了,如果债主头脑不清楚了,需要把钱的东西还给他吗?如果欠的是敌人的债,也要还给他吗?于是正义就变成:”给每个人以恰如其分的报答“或”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但是,伤害任何人都是不正义的,所以这个定义又立不住了。

于是有人提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因为遵守统治者的命令是正义的。苏格拉底指出,问题是,有时候统治者的命令未必真正符合他的利益,完全遵守统治者的命令未必有利于强者别人(我想起荆轲刺秦王那一幕,秦王的侍卫大臣都遵守他的命令不能带武器上前帮忙)。

似乎讨论进入了歧路。苏格拉底提出一个办法,不如来考察一个城邦里的正义。有个人的正义,也有城邦的正义。如果考察个人的正义不方便,那就探讨城邦的正义吧(这里的城邦,指的是古希腊的那种小的国家,面积人口有限,一个城市就是一个国家)。

城邦如何建立的?先是要有种粮食的和建房、做衣服、制造各种工具的工匠们,然后是提供各种享受的匠人;城邦繁荣了,还要有护卫者也就是军人来保护;要有教育者,实际上也是统治者守护人们的灵魂(在探讨城邦建设的过程中,苏格拉底广泛探讨的教育、文艺、法治等方面的问题与原则)。

然后是考虑国家的目标了:“这个国家的目标并不是为了某一个阶级的单独突出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能够保证最大幸福的城邦,就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德性的存在,如果考察确定了其他几种德性是什么,那么剩下来的就是正义了。

智慧,属于少部分的人,这部分人能够窥见关于国家本质的知识,并能够按照其本性来领导和统治这个国家,也就是说,智慧存在于统治者阶层。

勇敢,属于护卫者阶层。节制,属于全体成员,不论哪个阶级的人,都需要有节制的美德。

那么正义在哪里呢?此前,对话者都同意,在一个城邦里必须贯彻的一个原则是:“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的天性的职务。”当其他美德都相应地落实之后,剩下的这个美德就是这个原则了。因此,城邦的正义就是“每个人在国家内做他自己分内的事”,“生意人、辅助者和护国者这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而不互相干扰时,便有了正义,从而也就使国家成为正义的国家了。”

现在要考察个人的正义了。

正如国家存在着“生意人、辅助者和护国者”这三种人,个人的灵魂内也存在着理性、欲望和激情三个部分。那么个人的正义就是,“将自己心灵的这三个部分合在一起加以协调,……使所有这些部分由各自分立而变成一个有节制和和谐的整体”。而不正义就是三个部分的争斗不和、相互间管闲事和相互干涉,一切的邪恶,正就是三者的混淆与迷失。

笔者的版本

以上仅是对《理想国》书中一条主要线索的概括。所谓正义,从国家的角度来讲就是各个阶层的人各安其位、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对于个人来说,就是保持精神内部理性、激情与欲望的和谐。这是国家、个人最佳的状态。

在寻觅正义真谛的精神之旅中,“苏格拉底”(实际上是柏拉图)和他的对话者们广泛谈论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很多观点其实都是惊世骇俗、超迈古今的,例如他提出的“哲人王”观念,主张由哲人管理国家;又主张行共妻共子的制度,以利于国家的建设;主张男女平权,“不论战时平时,各种事情男的女的一样干”,等等。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建议各位捧起这本书认真读一读。

分享一个体会: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分别在政治学、法学、文学、哲学等教材读物中,断断续续了解过《理想国》的一些思想理论,但真正读完这本书之后,发现《理想国》是一部非常丰富、脑洞大开的书,读《理想国》也是一个非常刺激的精神之旅,其精彩绝非教科书读物那种概括所能体现的(当然更不是本文所能展示的)。

【学院征文】一起重读人文社科经典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