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和你想的不一样:“后浪”与“看见”谁是赢家?

2020-06-10  本文已影响0人  娜娜蜀黍

  《后浪》bilibili演讲视频,2020年5月3日

  《看见》快手演讲视频,2020年6月7日

  两个视频,相距的时间一个月,风格十分相似,套路也出奇一致,那么问题来了,他们创作的目的是什么?

  只是为了简单的对标?

  其实不是!(没有必要,而且如果要对标,那抖音、秒拍、西瓜、皮皮虾为什么没有也弄一个,蹭一波热度?)

  其实是因为他们都存在问题,需要重新定位,对立场申明以及人群的界定。

  我们从客观上看:

  bilibili:留给大家的印象除了是先驱的视频弹幕网站,最主要的还是动漫、游戏等的天地,关注的人群多是年轻人。

  而这些人统一的标签就是:90/00后,喜欢和能接收新的事物,有个性,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目前有被社会误解!

  所以“后浪”没有问题!(无论是内容,还是演讲人,以及目标群体都非常的精准)

  它不是说给全社会的人,它也不需要所有人都来接受和认同,只要固定的用户群体可以心灵相通就好。那些被“口口声声

“一代不如一代”的人”,他们需要社会的认同,以及心灵的安慰,包括对未来和前进方向的指引。

  君子和而不同,世界未来都是年轻人的,所以有了“后浪”,所以有了希望。

  哔哩哔哩在五四青年节发出这个视频,目标非常明确,重新笼络新一代的年轻人,加入到它的怀抱。

  快手:留给大家的印象则是低端,内容的低端导致了它发展受限,所以她也需要重新定位,而只是恰巧,bilibili出了这么一个模版和形式,同样是演讲,他们的目的不同,有何群体不同,所需要产生的作用因此不同而已,无关胜负(因为从未比较)。

  快手要吸引新的用户群体,它要和抖音竞争,那么就要扭转当下市场对于它的偏见和看法,这才有了“看见”(其实我们把它叫“偏见”也可以,只是可能更加尖锐了一点,毕竟演讲打得是感情牌)

  它用视频的方式演讲,用语言描述画面,用最简单的方式让所有人都能理解他想表达的意思,这是快手的根本套路,很多人说它的表现形式更接地气,其实它就是为了接地气才这么做的。(这是它的目的,很显然它也达到了)

  我们可以这么粗浅的理解:快手和bilibili不存在竞争关系,他们这样做只是恰好选择了同样的方式,实现了各自的目的。(而且正好都上了热搜,双赢!)

  其实我们都知道,抖音和快手很多的主播都是从bilibili转移过去的,但是我们也发现,bilibili的用户群体月活量不及抖音等平台的1/3,这些是它本身定位的问题,但谁都不能动摇它在弹幕视频的地位,所以你该理解:为什么有了“后浪”与“看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