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这些人,那些事》
人生选择什么就必须承受什么,得到什么就会失去什么……只是在日复一日如川剧“变脸”般不停转换的角色扮演中,“自己”这个角色反而少有上戏的机会,除了午夜场;而在几乎无声也无观众的演出过程里,和“自己”对戏的另一个唯一的角色就叫“回忆”。
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厌倦朋友的抱怨,因为她总是反反复复的抱怨着同样的几件事情。可是碍于朋友情分,她每次跟我抱怨的时候我依然耐心安慰、耐心帮她分析。有时角色带入强烈一通安慰下来自己也觉得受气。但没两天朋友又跟没事人一样,等再过些时日,遇到同样的事情,又是一顿抱怨。反反复复,听多了也就厌倦。如果不是碍于朋友情分,不用考虑对方的情绪,上面这段话真的很适合送给她。
选择和承受就好比付出和收获,都对应了因和果,种下什么因结什么样的果。如果承受不起那就不要选择,不想付出就不要期待收获。天上哪里有那么多好事砸在一个什么也没有,只剩下期盼的人身上呢?
人生很多滋味都要到一个年纪才懂得去细细品味,比如类似这种相濡以沫的感动和幸福。 然而当你一旦懂了,一切却都已经远了。 远了——,到底是年纪?是有了自己的家庭,因此有了另一种责任和更亲近的关系?还是工作、生活以及彼此人际关系上的落差,所以把原先那么紧密的关系给稀释或拉远了? 即便到现在他依然不解。
有爱才会感觉到幸福,在一段关系里持续保持有爱的状态,最好的方式是:及时回应。不管大事还是小事一定要有回应,因为热情会过去,感觉会淡薄。但对方在表达爱意的时候一点要接住,去回应。要不然过了这个点,或许爱意就变味了。所以很多关系需要珍惜,需要回应,才能更加长久。
有时候会想,生命里某些当时充满怨怼的曲折,在后来好像都成了一种能量和养分,因为若非这些曲折,好像就不会在人生的岔路上遇见别人可能求之亦不得见的人与事;而这些人、那些事在经过实践的筛滤之后,几乎都只剩下笑与泪与感动和温暖,曾经的怨与恨与屈辱和不满仿佛都已云消雾散。
这种感觉只有在回头看的时候才有,对于当下或者未来其实都是不成立的。之所以会把曲折当成一种能量和养分,是因为大部分人相信里成就论。觉得曾经的自己成就了现在的自己,或者没有曾经的自己就没有现在的自己。其实我直赞成后面这句话,前面这句更像是一种自我安慰。“成就”这个词其实更多的事一种感觉。就好比选择,选择了一个方向,必定就失去了探索另外要给方向的机会。如果曲折能够成就一个人,那么为什么那么多人依然不愿意选择吃苦,不想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