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1读书日记之《曾国藩治家教子智慧》3
5月3日 星期二 雨 (24--36)
言传身教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曾氏家族人才辈出,与良好的家风,严谨的家教,丰富的家庭藏书密不可分。
在教子家书中,曾国藩一再强调:“勤理家事”,“不可厌倦家常琐事”等总之,强调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做,亲自为之。
在择友和择偶的时候,要侧重于勤敬孝友 而不必在意家中金银田产之多寡。
他随时的言传身教,对家中子弟的训诫苦口婆心。
曾家的家庭教育,对女子也有着严格的规定。因此,良好家风,也随着女孩儿的出嫁传到了别的家庭,扩大了影响。
环境的影响是十分的重要的,所以一些有远见的父母会把孩子送到纪律严格的学校里读书,或者是教育条件好的地区、城市去学习,就是希望孩子能从小端正作风,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这才是对孩子最明智的爱。
孝亲敬长
一个对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以后也不会去爱别人,爱自己和对工作有责任感,良好的情感才是良好人格的基础。
对于孩子,我们不能过度的去溺爱,这样会让孩子将来没有情感,只会索取,不会给予。
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不能颠倒主次,任孩子在家庭中逞强胡闹。
对于我们的未成年孩子,孝敬父母的要求可以具体化:
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比如说在关心家长健康方面,家长可以要求孩子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孩子应负起照护的责任,多说一些宽慰的话等等。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仅仅是吃饭时摆筷子。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等情况,将家务工作合理分配,并在孩子做的好时进行热情的鼓励。这样不但有利于孩子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该为他们多做事。”
当然,做父母的一定要从每一件事,每一个举动,每一个脸色,每一个生活细节出发,让孩子学会理解,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关爱他人,成为社会中的“大我”。
我在小的时候,耳濡目染的看着父亲,也帮着父亲照顾爷爷奶奶,送好吃的,洗衣做饭,也因此深的爷爷奶奶和家人的疼爱,他们都认为我是一个有爱、厚道的孩子,我也因此得到了许多的福报,我很感恩,可这些年因为经营自己的小家庭,对父母的帮助和家人关爱少了很多,父母也理解我,因为孩子需要我的照顾,我也会常提醒自己,还是要尽力去照顾好父母,也要不余余力的帮助身边的人,把我的精力和能力发散出去。
女儿也很懂事,最近一段时间里,每天晚自习之后都要抢着帮我提水,还要提最大的桶,我常常笑说她是个“女汉子”。日常生活里搬东西也是挑着重的来,有要挑重担的样子。
记得她小的时候,也会带着她们帮家里干活,培养一些“见景生情”的意识和能力,她们也乐于接受和积极承担。
以后,我还计划着在学习空隙里,教她和表姐们学着做简单的饭食,培养勤于动手的能力。
当然,老爸常常舍不得让这些孩子们干点活或者家务劳动,让她们一门心思的放在学习上,这种观点我要去慢慢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