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恒志,锚定无悔人生航向
中国读书人历来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人生最大的成就。纵观中国历史,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只有两个半人:孔子、王阳明,加半个曾国藩。而阳明先生更是近现代众多伟人的偶像式的旷世圣哲。在他57年的短暂生命中,在军事方面,他平定了宁王叛乱、建功立业;政治方面、他为政有方,政绩斐然,深得民心;在学术思想等方面,他精通儒释道,冲破朱明理学束缚,独树一帜,创立了对后世中国、东亚、东南亚影响深远的心学。阳明先生品德高尚,弟子众多,成为与孔孟比肩的儒家圣人。我们不禁疑惑,一个人的生命如何长时间达到如此高能量的状态?他这一生究竟发现了什么?
1506年,明正德元年,王阳明三十七岁,因上书救戴铣等,忤宦官刘谨,廷杖几死,谪贬至贵州龙场当驿丞。龙场在当时还是未开化的地区,基本不具备生存的条件。在龙场这既安静又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终于领悟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场神奇的龙场悟道。阳明先生究竟给了后生们那些示教呢?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今天我们来谈谈其中的立志。
阳明先生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可以说阳明先生的一生就是立志并实现其志向的一生。立什么志向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阳明先生的大志是什么呢?不是赢取功名利禄,故两次会试落第后,阳明先生说“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少年的王阳明立下的是“天下第一等事,唯读书做圣人”的大志向,这是少年的狷狂吗?阳明先生的一生不可谓不曲折,无论境遇如何,他的内心都笃定而坚定:读书务求真知,科考三次及第;做官公正不阿、仗义直言;被贬九死一生、龙场悟道;平叛用兵如神,扶大明于将倾;著书立说传道,知行合一致良知……在这看似曲折多变的人生轨迹中,阳明先生至始至终都在其”圣人之志”的引领下前行。
无独有偶,被《时代周刊》誉为“人类潜能导师”的斯蒂芬.柯维博士在他的名著《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出的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是一个关于个人使命和愿景的习惯。这里所说的“个人使命和愿景”其实就是阳明先生所说的“立志”。柯维博士发现“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即心智创造,或者说第一次的创造。然后,我们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创造,或者说第二次创造。
笛卡尔说: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人具有与生俱来具备自我意识、良知和想象力这些天赋,这让我们能够审视自己的第一次创造,并掌控自己的那一部分,即自己撰写自己的人生剧本。换句话说,柯维博士提出的习惯一主动积极(Be proactive),谈的是人面对外部刺激拥有选择回应方式的能力,这里谈的是“你是创造者”。而习惯二以终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谈的是立志,树立个人使命宣言,树立目标,也就是进行人生“第一次创造”,“心智创造”。习惯三要事第一(Put first thing first),则是说执行力,即排除干扰,把时间精力聚焦在重要的事情上,终而实现人生使命和目标,也就是实现人生“第二次创造“,也就是”体力创造”。这三个习惯塑造了一个人的人格,即成为一个自觉自立自律的独立的人。
image玄奘大师西行印度,有明确的目标,不达目的不罢休。他在古印度求学18年,修习佛法。学成后,回到长安他后又翻译佛经19年。30多年前, 我有幸走过大师千多年前走过的甘肃和新疆的部分道路,即使是在一千多年后,有了公路和汽车,通往“西域”的路依然孤绝而艰难,除了漫漫黄沙就是茫茫戈壁。我们至今无法想象玄奘大师是如何完成这样一次不可能完成的“旅行”的!也许是使命感生出大智大勇,故而才能“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这是一个少有大志、终成大事的人,这是一个怀抱舍身求法、舍我其谁的大使命的勇者、智者和悟者。
求法,弘法是玄奘大师人生的主线。
玄奘西行当下,整个社会群体心理追求“速生、速成“,现代人精神世界日益”空心化”。有媒体报道,某高校本科新生和研究生,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还有40.4%的学生认为人生没有意义,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这种缺乏目标感和意义感的状态发展到最极端就是放弃自己,这就是当代大学生的”空心病”。还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羡慕各种版本的一夜暴富。有调查显示:网红现在已经成了大学生最为羡慕的职业。这难道不值得我们警惕吗?无论是没有目标还是目标浅薄,都足以毁掉一个人的青春甚至一生。少年有志则国家有望,少年志高则未来可期。
那么究竟应该树立怎样的志向呢?一个好的志向既要有现实性,又要有超越性。何为现实性?就是要基于现实,适合自己,要听从内心的声音,关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并能激发自己的潜能。何为超越性?就是目光要远大, 志存高远,积极正向利他的志向可以帮助你实现人生价值、完善自我、造福社会。玄奘大师志在弘法传道,普度众生;阳明先生志在成圣,他用知行合一的一生实现了凡人成为圣人的奇迹。他们的志向都是基于各自所拥有的现实并最终实现了超越现实,超越时代。
再看看我们所处的时代,心存高远之志,终成大器的人依然是比比皆是。2020年开年,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华夏大地,武汉封城,人人都想逃离武汉,已是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却勇敢逆行,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勇气,瞬间秒杀了所有的流量明星和网红。生死面前,唯有真正的医德高尚、学术精湛的医者才能救护生命。两位院士,都是从青年期就立下了从医的志向,并且矢志不移地坚持下来。他们才是青少年当之无愧的人生榜样。
李兰娟院士说:“在这次疫情结束后,希望国家给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立志,立远大志向,立积极正向利他的志向,这是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国家民族未来的刻不容缓的重要命题。
国士无双越是世事喧嚣,越需要一颗真正安静的心。越是快速变化,越需要一颗笃定从容的心。唯有经过自己独立思考的、利己又利他的高远志向才能让人真正地宠辱不惊、长久地坚持不懈,这才是一个人迈向无悔的生活的真正起点。
人的一生是一个能量聚集和释放的过程。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立志让人的能量有了明确的指向,得以聚集和释放在特定的方向上。立恒志,锚定无悔人生的航向,否则人的行为就是弥散的布朗运动,人生就是随波逐流的。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愿我们和我们的孩子有所志、有所学,有所爱,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