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隅拾光】8月10日

2020-08-10  本文已影响0人  张小更

有时候也不知道写什么。

只知道,不写,就没有出口。

就像一个杂乱的房间,不整理,能量被削弱。连带影响其他的事情都乱七八糟。

醒来时,闹钟依旧是平时的时辰。昨晚睡得过早,不敢贪睡,头脑会愈发昏沉。窗外光线微弱,许是因为雨水的缘故。往常此时,发亮的天空中已经铺满云缎,色彩如神来之笔,让人一眼沉沦。

习惯第一件事情是喝热水。烧开之后,倒入白瓷杯中晾凉,云朵醒来后,温度刚刚好。

做20分钟的热身及拉伸,唤醒全身经络。这是养成的微小习惯。

有时候,只有自己明白,自己需要什么。

茶几上摊着云朵昨日的笔记本和画本。规规矩矩的书画。让人欢喜。

这个女儿,自然是我的财富。

再大一点,要一起去爬山、看海。观云雾,也入市井。

早一点让她明白女性的格局----在基础生活背后,女性心里装的,应是广阔山河、人间百态、文化历史、发展与未来。个人化的得失、利益、计较、拼命地追逐美貌与人前炫耀,实在是撑不起一生的平静。

我自己当然也没到这个高度。可是谁说来不及呢?

早上看一篇关于书店经营的文章。略略思考。不被专业化的见解带偏,永远保留自己的想法,是于自身有益的。

文章中从核心客群讲到动线布局,从功能空间讲到消费者心理。无可挑剔,对于书店经营者来说。然而,作为个性化消费者来说,

我更主张实体书店----

001轻奢设计不如更人性化的自然味道。

拼设计,是业内共知。仿佛颜值高=客流量=购买量=口碑率。对于消费者来说,拍个照,发个圈,证明我来过,足矣。为什么要傻乎乎地原价买书呢?难道原价买书这件事值得发圈?

不如从书店层面降低虚荣心,扎扎实实地留住回头客,有一个“像家里书房一样”的空间,再通过各种消费方式搭配组合,来促成重复交易。

002封装完整的精品书籍永远是冷冰冰的。

不能翻,价格昂贵不打折,只能却步。动线布置再合理,也只能像看装饰品一样,呀呀呀,摆在这里真好看,没了。若不能想尽办法打开大部分书籍与人之间的那道联系,难以产生感情。无感情,不消费。

003再多热门书籍,比不上主题化阅读。

越热门,网上越多。主题化书籍建立一个小框架,帮消费者节省择选的时间,这是实体购书的价值点之一。

004文创和阅读区、其他引入品牌都是辅助,切莫喧宾夺主。

书籍之外的其他,都是提升氛围及吸引力,但最终主旨要回到卖书上来。不如记录一个会员资料,或者消费者调查之类,研究核心客群偏好及习惯。再有针对性地选书,迎合需求,而不是追逐热门及大众。用大众书来满足小客群,这个逻辑有点怪。

对业态不了解的我,敢说这种大话,也只当是随意记录,开启思考力了。逛书店成瘾的我,至今最惦念的,却依然是宜昌山水之中的那座城市书房。最有兴趣的是“一本书店”,最想去的是九女峰的“故乡的云”。

望一天一天,活得更自然通透。

当然也明白,若没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又何来“岁月安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