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美感,乐感,手感,都是怎么来的?

2020-12-01  本文已影响0人  曲晓岩

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波特。斯图尔特著名的言辞是——他虽然无法定义色情,但看到时就能断定那是不是色情。

嗯,我理解为这是一种职业的敏感度。见多了,就不需要通过意识的分析与判断,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不是。

其实这一点儿也不神秘。

就像我的一个同事,之前做过银行柜员,不管是多大面额的纸币,不用看那些防伪指导,只要上手一摸,就知道是不是假钱。他说,是因为天天摸真钱,摸到假钱,立马就能感受到不一样。

我也一样,做招聘这么多年,摸过的毕业证书无数,不管是哪一年的毕业证,上手一摸,就会有一个大体的判断,是真是假。当然,为了让当事人心服口服,我们还是需要一个学信报告来辅助说明。验证结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过差错。

网上曾经看过一个小段子,不知道真假。说是溥仪看到王国维收藏的古董,脱口而出:假的!至于要问为什么是假的,溥仪也说不上来鉴定的依据(那些专家们都会说的,什么朝代的什么东西有什么特点啊),但是——看起来不太对劲,和我们家用的感觉不一样!

还有以前的那些一刀切,一把抓,都是类似的。

个体从大量的实践中,总结出专属于自己的经验,这个经验和感受,独属于你自己,精准,高效。

只不过,这个“大量”,对于每个个体,可能并不是同一个量。有的人需要的多些,有的人需要的少些,有的人可能上手就入门,天赋异禀;有的人,可能在大量的练习之后还是不得其门而入,需要一个海量的输入才能见到一点点输出。

so,结词一下,家里的孩子,在哪方面特别突出的,还真不是老师家长教育的好,那是人家本来就天赋异禀,请教或者推广的意义真的不大。记得曾经有老师抱怨说,学习好的学生毕业后很少会探望老师,那些毕业后还持续探望老师的反而是一些学习一般甚至很差的学生。那当然了,学的好的学生,哪个老师教都是一样的好,把成果算到自己头上,未免太自恋了。

就像我们咨询师一样,如果求助者在咨询后有好转,那一定不是我们的本事,而是求助者自身的努力,我们只是激发了求助者努力的“启动键”而已。

真正有请教意义的是那些原本就不咋地,但是一直在进步的,这中间,有老师、家长很多的努力的成果在,是真正可以参考借鉴的。

但是,现实中,却往往是相反的情况。追捧状元,追捧清北,想把孩子一步培养成学霸,培养出十项全能,却往往是伤害了钱包,破坏了亲子关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