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第四章《行为研究》

2019-02-22  本文已影响25人  陈加茂

《心理治疗基础》69-74页。

            惩罚

1.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实验说明,一个行为的后果或效应决定着该行为此后出现的概率。这样,个体在特定环境下便形成一定的行为模式。这种模式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环境作用下发展起来的。

2.惩罚与心理障碍

对于神经症来说,下列两种冲突最重要也最常见:(1)愤怒或攻击倾向与恐惧或回避逃遁倾向之间的冲突。……最坏的办法是惩罚 因为容易造成怒惧冲突,给神经症埋下祸根。发怒的能力是自我肯定评价所必须的。如果滥施惩罚,有可能使孩子逐渐丧失发怒的能力,长大后很可能成为一个退缩、怯懦、依赖性强、自卑而心情郁闷的人。

  (2)需要和恐惧之间的冲突。儿童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喜好活动……为了避免惩罚,孩子只好压抑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便得不到发展,甚至变成落落寡欢和缺乏生活追求的人。很多神经症病人不清楚自己究竟需要什么,多的却是恐惧、担心和顾虑,往往与童年所受惩罚有关。

3.毛然的学说有时被称为两阶段学说。

  没看懂。

和斯金纳一样,毛然也重视惩罚在病态行为发生中的作用。惩罚太多会妨碍行为者对信号的辨别,也就是说,行为者倾向于不分青红皂白把多种近似但实际不同的信号都看作危险的信号,这就妨碍了行为者以不同方式处理问题之适应能力的发展。……有许多处境,只有亲身参与其中才有利于正常的成长,才能促进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和发展,病人却一律回避。难怪毛然说,神经症病人是这样的人,他“学会了如何不去学习”。

4.就孩子本人的特点说,老是哭个不停是挨打的最长见得原因。婴儿有两种典型:一种典型是健康,长的好看,很少哭,常常微笑……另一种典型是所谓不好带的孩子,他们吸奶、大小便、睡眠等方面的问题多,健康问题多,情绪问题也多,年龄稍大往往变得倔强而怪癖,或者特别多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