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效率不高,其实是忽略了学习中的这一点

2018-12-20  本文已影响5人  跟谁学

原标题:高考复习效率不高,其实是忽略了学习中的这一点

“老师我太开心了,刚才我们数学老师发了一张他认为很难的圆锥曲线的卷子,我选择和填空全都秒杀,所有答案都对了,让老师感到很吃惊,我做到大题时,有人刚做到第三题。”一位高三学生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投入和产出有时并不是呈直线正比的关系,关键在于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式,而学习思维就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

学习需要有方法论的指导。

有些学生在高三备考过程中,学习时间比其他学生长,但学习提升效果并不明显。努力付出后却得不到相对应的回报,逐渐对自身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出现学习上的无助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不是花费时间就有回报,而是需要思考和练习相结合的过程。学习中的思考就是寻找更好的学习策略,使学习思维不断得到优化,掌握更高效的学习方法,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学习需要有方法论来做指导,采用高效的学习策略,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思维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什么是学习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很少会强调学习思维这一概念,但却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学习思维就是学习时所采用的策略,关于学习策略在心理学上的定义,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

学习思维在学习中的具体应用。

在学习中可以发现,真正的学霸并不是读死书,也不是人们惯性认为的“埋头苦学”的状态。同样的时间和地点,也同样都付出了努力,在学习天赋方面也差距甚微的情况下,为什么最终取得的学习效果会有很大差距?这就是学习思维的不同,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学习策略不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有人会学习,有人不会学习”,“会学习”就是掌握了比较好的学习思维。

学习思维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整体的学习思维,就是关于学习的整体学习计划,比如在高考备考的过程中不同备考阶段的学习计划,在有限的时间内的学习分配,先学习什么内容,后学习什么内容。另一种是具体科目的学习思维,比如看到题目时可以想到解题思路的数学思维,阅读英语文章中可以用英语思维来思考问题等。

在学习中应该如何培养学习思维?

第一,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结。

知识的学习过程存在着相互联结,在已有的知识认知基础上建立新的连接,这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储备越多越容易掌握和理解新知识的重要原因。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养成善于做总结的习惯,将知识内容系统化,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有利于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

第二,需要针对性的训练。

学习是由“学”和“习”两个部分组成。“学”的过程就是知识获取的过程,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课堂讲解,而“习”的部分就是学习新知识后的练习过程。同样学习思维的掌握也可以分为两个过程,一个是学习和借鉴老师或其他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思维模式和努力学习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另一个过程是要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练习的方式来不断加强。

第三,学习需要输出的过程。

根据学习的金字塔理论,学习方式不同,会带来不同的学习效果。依靠听讲的知识留存率为5%,而通过讨论的知识留存率是50%,通过实践的知识留存率是75%,通过教授他人的知识留存率为90%。由此可以看出,学习输出的过程更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在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分享,在把知识分享给他人的过程中可以加深自身对知识的理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