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方法的思考

我心中的语文初等教育的教学和考试模式

2019-03-03  本文已影响0人  寂寞的狮子

      最近《语文的阅读理解20分,原作者只拿6分》的报道频繁刷屏,其实我一点不觉得奇怪,现在的语文教育其实已经到死胡同里了,我相信,没有标准答案,语文老师也是一头雾水,即使他水平已经非常高了,因为其实根本就不该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很多答案原作者也压根就没想过,不过被出题的人凭借自己的理解杜撰出来的而已。这样的考试意义何在?

    我没事干,会偶尔翻翻孩子的语文试卷,发现目前语文考试的形式无非是字词的使用和书写,语句的通顺和逻辑顺序,标点符号的应用,文学常识,文章的阅读以及作文,其中阅读和作文的主要的分数点,这种考核方式能多大程度反映出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呢?我所知道的是,很多学生读到大学,写的论文一样是条理不清,逻辑不通,看不明白想说什么?

    按照我的理解,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读和写,一般而言,写是读的升华,写得好的人对别人文章的理解一定也不会差,因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想写得好,至少你要充分理解别人的文章,要看明白别人的文章为什么好(而不是整天总结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和发掘作者还没想过的背后的意思)。因此,写作其实是可以覆盖阅读的,我们目前太强调阅读了,事实上,你有没有真正吸取到精华,写一篇不就知道了吗?如只是一味的分析,不过纸上谈兵。不仅如此,写作也覆盖了其他几乎所有东西,字错要扣分吧,语句不通要扣分吧,恰当引用诗词可能加分吧,知识面广,逻辑清楚要加分吧。因此,我认为,一个能充分解释学生语文能力的试卷其实就考作文就可以了,作文的题材可以多种,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等等,如实在强调文化传统的,写短的古文也可以,其中记叙文和议论文无疑是考核重点。

    如能引入这种考核机制,我们的语文教学可以有趣得多,如可以加入戏剧表演,加入辩论,加入深情并茂的阅读,加入讲故事环节,这些活泼的形式无疑会让学生觉得语文有趣的多,也贴近生活的多。孩子的表达力、思辩力、表演力,乃至对文字的理解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提高,老师在上课中,要侧重于告诉孩子文章为什么好,为什么你会感动,为什么你会被说服,为什么你会觉得那个人就在你眼前,为什么你会对那种风景产生强烈的画面感?至于字词啊,古典诗词啊,成语典故啊等等完全可以结合讲授的内容来拓展,我相信,很多老师完全具备这样的水平和能力,但无奈于这种僵化的考核方式而裹足不前。

    所以归根到底,该思考一下这种僵化的考核方式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