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的尽头,原来就是毕业
一个曾经的好朋友,一连发来了两条消息。第一条是“帮忙加速一下,谢谢”,第二条当然就是加速抢票的小程序了。
这两条消息赫然排列在我和她对话框的最顶端,她是群发,还是独发,我不知道,也不太想探出个一二来。
我点开了她发的加速小程序,帮她加速了,但我没有回复她。一是怕回复了,引起尬聊;二是觉得实在没必要因为这点小事,再次感受到彼此之间相隔的距离,不要再次消耗以前美好的回忆。

或许,长大就是不愿表露自己对别人的善意;不愿给别人机会,让她有机可乘地去有所猜忌自己的举动。其实说白了,就是怕自己对别人稀存的眷恋和不甘,被别人发觉罢了,只能依靠这微小的举动,来保全自己想要的体面。
我依稀记得,上次点开和她的对话框,是在上个学期末的时候,毫不意外也是帮忙加速抢票。在高中读书的时候,她是我的前桌,在当时我们也算是形影相随的好朋友。
在课堂上一起偷吃零食,乘着老师转身的空闲交谈老师当天的状态,讨论老师的衣服是否得体,下课后谈论哪个女生长的漂亮,谁和谁在谈朋友,诸如此类。
青春期小女孩间该有的小秘密我们都有,甚至在话题谈论的高潮期,我们还会讨论考完大学以后的行程,诸如在那个很长的暑假我们要去哪里游玩。
是去有沙漠的地区,还是有大海的地方,去玩的时候要穿什么衣服,要不要买一样的衣服;如果各自录取到不同的地域,我们要多长时间见一次。
我们预测了所有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也做了该做的准备,可现在看来,这些所谓的当时密不透风可以维持我们友谊长青的措施,都是在向彼此告别,都是在为对方抒写一个美妙的回忆录。

但我们当时讨论的话题,和对众多选择的纠结,绝不亚于现在小情侣们遇见小长假时的纠结。“美妙” 的是,最后我们哪里都没有去。
我记忆最深的就是,我们彼此承诺上大学以后,不管是我们其中谁的生日,不管彼此相距多远,我们都得聚在一起为对方过生日,哪怕没有蛋糕。
现在想想,过去的承诺,难免少不了孩子气,但又充斥着无限美好。或许,在这个世界只有小孩子才会守着美好的童话故事,且深信不疑。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都沉浸在失去了很多朋友的不安和难过中。而且在很多时候,我都无法记起我和我某个关系很好朋友,是从何时起就彼此变得淡漠了。
可能是因为彼此生活环境的改变,可能是因为交流次数的逐渐稀少,可能是因为各自的眼界和所处圈子的不同。
但最终产生的结果就是,我们的确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而且是那种你不敢去轻易打扰的人。

我记得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这本书里有这样一段话:
“我不再装模作样的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 独自的生活。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尊严,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
当青春的水花被奔流不息的湍流冲开以后,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我们只看得到有去无回的过路人。而这有去无回的人,无论你有多眷恋和不舍,她都只适合你怀念,它都只是值得让你不忘的一段过往,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