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哲思想法

说古论今

2021-02-02  本文已影响0人  疏林红叶

刚刚完成了今天的背诵任务: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二人都是元朝人。

马致远,元朝文学家,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秋思》全文共28个字。用一连串的意象描绘出悲凉苍茫的秋景图,叙写游子的愁苦,孤寂和思乡之苦,被后世称为“秋思之祖”。

张养浩,元代散曲家,唐代诗人张九龄的弟弟的23代孙。少年成名,19岁任礼部尚书等职。张养浩归隐山庄,不求显达,朝廷却对这位博学硕德的儒士时时想加以利用。八年之间留下诏书,他却高卧不起。后来关东大旱,他不顾自己体弱高龄,散尽家财。登车就道,星夜赴任。“无所惭,此心非为官”。一路行来目睹灾民惨状,感历代兴衰,写了数首怀古曲,意绪苍凉,流露出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其中,最著名的是散曲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到任之后,“凡所以力民者,无所不用其至”(危素《张文忠公年谱序》)。四月之内未尝家居,不遑寝处,终因劳瘁而卒。消息传开,“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元史》本传)。在封建时代,像张养浩这样为民尽瘁的官儿实在并不多见!

回到现在。一年来,每天早晨的背诗读诗早已形成习惯,虽然在上班的日子不能很认真地背诵,但至少早上是必须要抄写一首的。这样做让我积累诗是其一。读背的过程如时间的沙漏,你无法明确感觉到变化,但变化总是有的。复习诗是其二。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明明一首诗很熟悉,却无论如何想不起它的题目或者下半句。我背诗的过程遇到太多这样的半熟诗,让我得以重新温习,重新背诵,这种感觉如见到久别的朋友,再也不想让她离去。其三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锻炼自己的记忆。随着年龄的增加,记忆力也不甘示弱地下滑。如果听之任之,我担心早早地就步入痴呆状态。背诗也是在与时间与年龄作尽力地抗争吧!

同时,也更多地了解了一些诗人,一些历史,愈发觉得:人真的是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

另外,今年被评为年度优秀和最美教师,也在此记录一下吧!年度优秀按学校三年一轮的不成文规定,我已是第六年了,也许学校看我太不知道抗议与争取,同情我吧!但被承认的感觉还是挺好的。至于最美教师,更是意外的收获了。去年我们组推的就是我,谁知没被领导评上。今年组长还让我写,我说不想再受打击了,不参加了。到最后还不能有弃权的年级组,只好把去年的一套原封不动传过去,没想到这次榜上有名了。虽然这也只是个校级的,但对我来说,好像也是来到这所学校的第一次上台领荣誉吧,所以在音乐声响时,心里还如鼓搥般“通通”呢!

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希望把这美好进行到底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