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
说到游戏,80后的我小时候玩得并不多,印象最深的就是插卡玩的小霸王游戏机——超级玛丽:一个戴帽子,手拿扳手的工人一路越过各种陷阱,躲避各种敌人最后升起小旗就算过关了。那种游戏机只需要插在电视机上就能玩。当然还能玩其他的游戏,比如97拳皇,代表人物就是八神、草鸡、火舞……那时候不用说游戏机,就是电视机都没普及,全村也就几个富裕些的家庭才有。于是那些头脑灵活的,就在学校附近偷偷的开起了这种私人的游戏厅,几台电视机配上游戏机还有手柄,吸引附近的孩子过来玩,一块钱就能玩一小时。经常就是两个孩子玩,周围很多孩子围着看。我也是其中一位,就算是一块钱,也不是那会儿的我能消费得起的,也就是去凑个热闹。
再后来,电脑出来了。经常听到高年级的同学讨论着一款叫做“红色警戒”的游戏。我也抱着凑热闹的心态去看了,不过看了半天不是盖房子就是造导弹,还有军舰坦克的。反正利自己什么都看不懂。
后来的后来学习任务越来越重,根本没有心思想游戏的事了,到了高中,就是封闭式管理:吃住学习都在学校,连大门都出不去。不过这时候开始流行网游了,校外也有了网吧,听过同学讨论过“魔兽世界,大话西游”之类的游戏,对我来说很是遥远,也不知道这些游戏究竟有多大魔力,能让他们为了能玩游戏,竟然半夜翻围墙逃出学校玩到凌晨再翻回来,最终被抓到学校国旗下通报批评。当真是害了不少人,有几个平时成绩还挺不错的,就因为游戏被迫退学。
真正开始玩游戏,还是上了大学以后。大学里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也没有老师家长总是盯着自己的学业了,一切都是靠自己。很多被压抑已久的孩子们都开始放飞自我,而游戏成了很多人的首选。那时候校园外面几步一个网吧,价格也不贵,十块钱就能包夜,玩一宿。很多人都经常夜不归宿,白天上课打瞌睡。记得班上连续包夜最长记录是七天,好好的一个小伙子就这么废了。因为高中玩游戏活生生的案例在那儿,我对游戏,尤其是网游还是敬而远之的。只是禁不住周边人都在玩,自己也去体验了几次,只是在心底有着一些戒备。
游戏的世界确实让人着迷,它可以满足很多现实世界中得不到的一切。这里充钱就是大佬;装备好,服装绚丽就会让人羡慕;技术好,玩得溜,就有人拥护和跟随。游戏的设定也是一步步的通关升级,每完成一项任务,自己各方面的属性就会变强。对比到现实的社会,失败无处不在,努力有时候得不到任何回报,有时候就算有回报,也许在遥远的未来,未来的事谁又说得清楚呢。所以还是游戏的世界好。可是游戏的世界,它是虚拟的,再好,当电脑一关,你还是那个你:脑袋空空,身无长技。
这也是自己玩了一段时间后得到的一点粗浅体会。尽管有这样的认识,人在空虚无聊时还是会想着玩个小游戏。这是在工作之后了,这时候智能手机普及了。很多游戏都可以通过手机来玩,方便快捷又解压。从人人网的偷菜游戏到后来的王者荣耀,和平精英。几乎是人人都在玩。最近又一款羊了个羊的游戏,几乎是一夜之间火遍全网。这只能说明从众心理和吃瓜心理在如今这个网络时代有多么大的基础。而现在的我,就像做那个异类,就是不玩。
尽管游戏有这些,那些的坏处,就像烟酒对人们没啥好处,却又有着广泛的市场。尤其是对孩子们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儿子也喜欢玩游戏,尤其是王者荣耀和吃鸡。我只能将此作为孩子学习之后的消遣,偶尔允许他玩,而且大都是我跟他对战,每次都把他虐得直接将手机扔了,我知道我这样欺负小学生不太好,其实就是想让他觉得游戏没啥意思。不过他也学精了,不跟我对战,要跟我组队干,从那以后我是再也没上得了分了,也没吃到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