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为美协主席卸任前,为何书画拍卖不跌反涨172%,年成交557
本文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传记作家、书画评论家陈洪标撰写。
刘大为美协主席卸任前,为何书画拍卖不跌反涨172%,年成交5574万。
▲图为刘大为作品《墟日》。
刘大为担任中国美协主席的期间,在拍卖市场上,2017年一年成交额为2046万元人民币,位列2018年胡润艺术榜排名第36位。
2018年刘大为卸任中美协主席之前的半年多时间,坊间就有各种传言,当时拍卖市场的春拍还没有开始,就已经风声四起。想必对风声极为敏感的收藏家来说,也早已耳闻。到12月中美协换届,已连续担任两届的刘大为,果然不再继任。
▲图为刘大为作品《 赶摆图》。
当时就有人欢呼,还有人写文章说,你看他的画以前一幅最高拍卖了上千万元,卸任后有一幅画只拍出了1万元左右。由此得出“跌落神坛成为笑柄”的结论。
如果是搞收藏的人,不会这么看问题。就算是同一个人同一幅画,拍卖价格也会有起伏,有涨有跌。更何况是一幅拍卖价格最高的,一幅是最低的,这更无法说明问题,因为还涉及画作的类型、创作时间、内容和尺寸大小等很多因素。
▲图为刘大为作品《塔吉克新娘》。
再说了,一位画家的作品在市场上的反应,不能仅凭一件作品就拿来判断。
事实上,拍卖市场对刘大为作品的反应,并没有像那些想看刘大为好戏的人所预想的一样,行情反而见涨。
在3月28日发布的2019胡润艺术榜显示,刘大为作品的拍卖成交额,在卸任前反而大涨172%,达到了5574万元,榜上排名第16位,排名飙升20位。
刘大为卸任前为何作品不降反而大涨?
有人会认为,这是有人在托他,不想他的作品贬值。
这种想法是一种悖论,按照前面的逻辑,人家买你的画是因为你在位置,那么既然不在位了,谁这么傻还会去托,那不是要血本无归吗?
▲图为刘大为作品《放牧》四条屏。
再说了,书画拍卖那是画商的事情,赚的钱都落入画商的口袋,和画家没有关系。
还有人都不在位了,他就是想找人托,还会有人理他吗?人走茶凉,不仅在日常交往中,同样适合商界。
那么,这种反势大涨,只能说明市场看好他的作品。
一位卸任前美协主席的作品为什么还会被看好?原因有四。
▲图为刘大为作品《塞上高歌》。
一、这是正常换届的到期卸任。这点很重要。
二、刘大为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之前,是专业出身。他6岁学书画,18岁考入内蒙古师范学院美术系,就是现在的内蒙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后在工厂工作,但他没有放弃绘画,画作4次入展全国性美展。
1978年,33岁的刘大为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读研究生期间,得到了叶浅予、蒋兆和、李苦禅、李可染、刘凌仓、吴作人等一代名师教诲。
▲图为刘大为作品《相马图》144x365cm。
毕业后分配到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任教。80年代他的工笔重彩和速写受到人们的关注。后来,他因《漠上》《阳光下》《马背上的民族》《晚风》等杰出作品在全国性展事上屡屡得奖而获名声鹊起。
1997年,刘大为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主持日常美协工作。在这之前,他的作品一共入展全国美术大展20次。
▲图为刘大为作品《丰乐行》193x500cm。
1998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10年之后当选主席,再10年之后,在2018年卸任。
三、在位时,用于创作的时间和精力必受影响。卸任后,反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重拾画笔,想必很多收藏家看到了这一点,才给出了更为积极的反响。
▲图为刘大为作品《雪域放歌》128x220cm。
四、刘大为和那些以非专业混迹书画市场的伪书画家不同,那些人才是真的靠位置的特权,没有什么真本事。所以才会出现在位时书画作品卖百万,不在位了成了一张废纸。
综合上面四点,导致了刘大为卸任美协主席前,画作不跌反而大涨的原因,也是市场的真实反应。
▲图为刘大为作品《雪月》。
因为在自己的真金白银面前,上拍的作品究竟有多少分量,藏家都会仔细掂量的。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发表看法。
本文系【陈洪标写字说画】原创,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传记作家、书画评论家陈洪标撰写,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