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同事不能做朋友?

2018-06-14  本文已影响4人  6b026bacaf6b
殊途同归.jpg

我一直以为:同事不能做朋友。

这个习惯根深蒂固,以至于早已内化为潜意识。其外在表现就是,每加一个同事的微信,我都一律屏蔽,不管关系有多好,发朋友圈,同事是必须屏蔽的分组。

这早已成为了一种强迫症,改是改不掉喽。然而,最近跟一位离职一年多的同事聊天后,我推翻了自己原来的论断。

郑是与我同一批来到现单位的同事,入职快满一年半后离职。记得当初听到他离职的消息,我还特意打了一个电话给她,那会只是简单聊了几句。

令我受宠若惊的是,2018年4月1日,愚人节那天,郑在微信上给我发了一段话:

你是我的良师益友,谢谢你,因为朋友圈有你,我懂得了坚持,我考研成功了。

好吧,虽然是愚人节,但我知道她并不是开玩笑的。你觉得自己平淡无奇,但无意之中却对别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可真是有趣。

所以,千万不要妄自菲薄。

那之后我们联系比较少,大家各有各的事情。6月初,偶然地我俩聊到了健身这个话题,打字不过瘾,我们就语音聊。

这次谈话,我们聊得内容很重要,但我们说话的感觉和气氛更重要。

为什么这么说呢,两个人聊天,感觉对了,就什么都对了。我和菜菜第一次聊,直接扯淡到半夜1点左右,居然一点都不困。因为谈话的快感可以让人睡意全无。

这是我和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聊天,之前聊天,每次不到5分钟,大多是礼节性的问候,但这次我们聊了个痛快。

此次谈话让我受益匪浅。我发现我们在很多问题上看法是一致或类似的,此为其一;其二,她提供了一些新的、不同的角度,从这些角度看问题,让人耳目一新,大开眼界。同样的内容我之前也跟其他人聊过,但没有人像她这样给出如此新颖的见解。试举一例,我跟几个朋友聊过如下故事:

孔子周游列国,因兵荒马乱,七天没有吃饭。有一天,颜回弄到了一些白米,拿来煮饭。饭快煮熟时,孔子看到颜回掀起锅盖,往嘴里塞了几口白饭。孔子不动声色。饭煮好后,颜回请孔子进食,孔子说:“我刚才梦到祖先来找我,我想把干净还没人吃过的米饭,先拿来祭祖先吧!”颜回脸一红,说这饭我已吃过,不能拿来祭祖了。孔子问为什么。颜回说刚才煮饭不小心把染灰掉锅里了,扔了太可惜,所以就把它吃了。孔子恍然大悟,对自己的观察失误感到非常愧疚,叫弟子们记下此事。

跟郑聊天之前,这个故事背后的道理,我只想到一点:眼睛有时候会欺骗你。其他人的看法大多与我的类似,但郑说了她的两点见解:

一是我们要善待周围的人。孔子看到颜回“偷吃”白米饭,不动声色,没有当众指责他,这是对弟子的爱护——虽然孔子当时“认为”颜回的行为不对。

二是沟通很重要。如果事后孔子坚信眼见为实,给颜回贴上标签,也不和弟子沟通,那后果很可怕。这一点反映在人际关系当中就是不要让别人猜你的心思,应该及时沟通,尤其是谈恋爱。

这两点我都没有想到,第一点概括起来就是与人为善,这一点后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故事——并且这个故事里面还嵌套一个故事,神奇吧。

第二点,沟通很重要,我们都知道,但如何做到良性沟通却是个学问。郑能将沟通延伸至谈恋爱,这说明她能举一反三。而且她态度也很诚恳,坦言自己之前恋爱中不会沟通,老是希望对方猜到自己的心思。看得出来,她成长了很多。

让我大开脑洞的另一个点,是郑离职后的做法。此前我跟两个朋友聊过,她俩分别提供了两个不同的点,其中一点让我很赞同,我以为也就不过如此了。但郑的观点却和两人都不一样。

家人当时很不理解她的决定,她被迫与家人冷战了数个月,她想用结果证明自己:我能熬过去。她真的做到了,所以她说自己的做法属于“拿结果说话型”。

从这一点延伸出去,我们又提及了乐嘉老师的性格色彩学,又是一顿畅聊,这部分聊完之后我意识到了自己性格中缺陷的一面,我知道了自己过去为什么会出现那样的行为及其原因,整个人感觉通透多了。

此外我们还聊到了金庸的作品,并且就几个典型人物和情节做了分析。聊到了电视剧《康熙王朝》,也拿了剧中一个场景做剖析。那种层层剥皮的感觉真他娘的爽。

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两个人能成为朋友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至于两人是不是同事,关系不大。我和郑,之前是同事,现在是朋友。这种关系的转变就是最好的证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