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读历史才有趣——三家分晋
公元前403年,这一年是周威烈王23年,魏斯、赵籍、韩虔被周威烈王姬午正式封为诸侯,分别为魏文侯、赵烈侯、韩景侯。
他们的仕途逆袭是这样的:
魏、赵、韩、智为晋国六卿中仅剩的四个,之间斗争不断。
智氏的家主,智宣子,非常喜欢他的儿子智瑶,想要让他继承家主之位,但是呢,军师智果认为,智瑶不如他的哥哥智宵,于是极力劝谏,列出了智瑶种种优点,但只有一项缺点,不仁不义,并讲出了,如果智瑶为继承人,智氏必灭这种话。智宣子固执己见,一意孤行。智果呢,不愧为军师,很有前瞻性的眼光,为了避免以后被灭族,从智氏宗族分出,另立族姓为辅。智宣子死后,智瑶便上位了,也就是之后的智伯。
赵氏的家主,赵简子,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在长子赵伯鲁和幼子赵无恤之间,不知道应该选谁作为未来的家主,但是呢,赵简子想了一个办法,出了一道测试题,把训诫言辞写在竹简之上,一人一块,让他们好好学习,三年之后,开始考验他们了,结果呢,老大内容不记得也就算了,竹简都不知道丢哪去了,老二恰恰相反,不仅背诵的十分熟练,而且随身携带竹简。这样一来,继承人是谁,就很明显了。要说赵简子这个人还是很有政治头脑的,担心以后会有什么变故,便派自己的家臣尹铎去了晋阳,在那休养生息,为之后的赵襄子,也就是赵无恤留了一条后路。
智伯上位之后,有一天呢,智伯闲来无事,跟韩康子、魏桓子一块喝酒,智伯这个人啊,没有口德,在酒席上戏弄韩康子,侮辱韩康子的策士段规,这两人心里生气那是肯定的,但是人家城府深啊,有涵养,没表现出来,酒席照常进行。这一番表现落在政治家眼中,那就有阴谋,所以晋国大夫,智伯的同族,智国便劝谏智伯提防这几个人,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智伯刚愎自用,说了一番大话,硬是没听进去。
更出格的事情来了,也为智氏的灭亡加快了进度。智伯问韩康子要地盘,韩康子好赖也是一家之主啊,哪受得了这种气,不想给,段规意味深长的说了一番话,把韩康子劝住了,于是把地盘让出去了。要了一家还不满足,再问魏桓子要,魏桓子脾气上来,也不想给,家臣任章同样苦口婆心劝谏了一番,最后地盘也让出去了。智伯作死的节奏不停,又开始问赵襄子要地盘,赵襄子脾气更火爆,直接不给,惹怒了智伯,带着韩、魏的兵就打过来了,赵襄子退守到了晋阳,也就是老爹给他留的后路。
智、韩、魏三家围困晋阳,引水灌城,智伯说了一句话,韩康子和魏桓子心里不平静了,这句话便是: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因为魏国都城安邑靠近汾水,韩国都城平阳靠近绛水。他们两个的言行举止,全部落在智伯的谋士絺疵眼中,他便对智伯断言魏、韩必反,这些话,智伯又告诉了两个儿子,儿子认为这是离间三家的关系,到底是爷仨近,一番说道下来,便没有听从絺疵的话。
穷途末路的时候,赵襄子派家臣张孟谈去见韩康子和魏桓子,说白了就是使个离间计求救,但是呢,正中韩、魏二人的下怀,他们也在担忧自己的未来,于是三人密谋一番。攻打智伯,也是用的水计,赵襄子派人杀掉守堤官吏,引水反灌智伯的军队,智伯军队大乱,韩、魏两人又率军攻打,杀掉智伯,尽灭智氏。于是智氏灭亡,韩、魏、赵三人瓜分了智氏的地盘。
到了他们的孙子辈,直接做到了人臣的极致,彻底瓜分了晋国。也就是开篇提到的,公元前403年,魏斯、赵籍、韩虔被周威烈王姬午正式封为诸侯,分别为魏文侯、赵烈侯、韩景侯。
这一段历史的轨迹,我们了解这段往事就好,重要的是从中得到的东西。这里面出现了几个劝谏,听人劝谏的,得以做大做强。不听人劝谏的,得以葬送江山。这就是老话说的:听人劝,吃饱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