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锣鼓巷
时间:2017年2月25日。下午去南锣鼓巷转了仨钟头。那里是人头攒动 摩肩接踵,大多数都是外地人。
南锣鼓巷是一条胡同,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交道口地区,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宽8米,全长787米,与元大都同期建成。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至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因其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如一驼背人,故名罗锅巷。到了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改称南锣鼓巷。它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也是最赋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周边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厚重深邃。南锣鼓巷及周边区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时期则更是一处大富大贵之地,这里的街街巷巷挤满了达官显贵,王府豪庭数不胜数,直到清王朝覆灭后,南锣鼓巷的繁华也跟着慢慢落幕。现在还是由南向北单行线,还未完全改造成步行街,车辆可通行。
南锣鼓巷大红灯笼高高挂起
由于没有地方停车,只好把车停在什刹海源门口的停车场。这里停车每小时15元。我们和车场管理人员员讨价还价,最后给了他30块钱给找了一个正规车位。我们从胡同里一直往东走,走到南锣鼓巷,路程倒是不远。而且胡同里非常漂亮,到处挂着大红灯笼和特别长特别壮观的风筝,但是,风筝只是胡同里的装饰与点缀了,它再也飞不起来了。
这是一条巨龙贯穿整条胡同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四合院的门口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大户人家的四合院
南锣鼓巷闭着眼睛的卖唱老人,不容易啊,在收钱桶里赞助一块钱吧!
南锣鼓巷环卫工人太辛苦坐在车上睡着了,已经睡的很香了,什么也听不到了。
南锣鼓巷南锣鼓巷地铁站人山人海
南锣鼓巷南锣鼓巷的大牌楼
南锣鼓巷拥挤的游客看不清小巷中的路了
南锣鼓巷拉游客的人力三轮车,车夫正在招揽生意。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吹糖人的艺人
南锣鼓巷卖字画的
南锣鼓巷稻香村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 江南的雨伞好漂亮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摩登红人卖雪花膏、红粉的。让人想起上海滩的摩登女郎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各种小店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骑在爸爸身上的孩子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各种小店
南锣鼓巷这里是吃饭的地方人很多
南锣鼓巷大红灯笼高高挂起,生意红红火火
南锣鼓巷这是老北京肉饼还真没见过
南锣鼓巷老北京爆肚
南锣鼓巷这个是什么问了店家半天,招呼生意没空理我哦
南锣鼓巷炒年糕
南锣鼓巷炸豆腐15块钱四块
南锣鼓巷这个是什么呢?好像是丸子吧
南锣鼓巷店里的老佛爷镇店的吧
南锣鼓巷老北京冰糖葫芦
南锣鼓巷店门上的吉祥物
南锣鼓巷制作饰品的现代工匠,小伙子很认真啊
南锣鼓巷工匠的工具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创可贴这个店很有新意
南锣鼓巷本土文化的体恤
南锣鼓巷带着红领带穿着海魂衫,墙上、柜台挂满了印有时髦词句的体恤,女汉子、狂奔、野孩子、得瑟、……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这对娃娃很可爱,拍下来与大家分享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这仨小孩赤身裸体哦
南锣鼓巷这哥四个什么事让他们乐成这样了?
南锣鼓巷这就是保佑孩子的兔爷爷、兔奶奶
南锣鼓巷整个一个乐队呀!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小和尚坐在船上看着熙熙攘攘的游客直发呆,怎么这么多人呢?
南锣鼓巷天黑了回家了,不走来时路、不走拥挤的路,穿胡同往回走。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帽儿胡同6号,这是荣家大院。旁边还有简介,看来这个四合院的主人不是一般人呀!
南锣鼓巷这个大门也挺好的
南锣鼓巷这个也不错
南锣鼓巷三十九号干什么的?吃饭的地方还是住店的旅店?
南锣鼓巷街头年轻的歌手沉浸在自己的歌声中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后海一条街,夜景很美
在元大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城市格局中,南锣鼓巷是"后市"的组成部分。元代,以南锣鼓巷为轴线,东侧地区属昭回坊,西侧地区属靖恭坊。明代属昭回靖恭坊。清代乾隆年间属镶黄旗,光绪末年至宣统年间属内左三区。民国时期属内五区。南锣鼓巷南北走向,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呈"鱼骨状",延续自古以来的"棋盘式"格局,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据说以前在南锣鼓巷的最北处有两眼古井,恰好就成了这条蜈蚣的两只眼睛。这种整体肌理的胡同、四合院形态,正是元大都棋盘式城市建筑格局的具象体现。南锣鼓巷街区北边是鼓楼东大街,南边是地安门东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由这4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以南锣鼓巷为界,东面是"昭回坊",西边是"靖恭坊",南锣鼓巷是两坊间的分界巷。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后鼓楼苑胡同、南下洼子胡同等;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至今。里坊是中国古代居住区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单位。在先秦称为"里"、"闾"或"闾里"。从北魏开始,出现了"坊"的称呼。元大都规划设计时仍延续了里坊制,全城分为50坊,坊与坊之间是宽阔平直的街巷,犹如棋盘。明朝时,将北京划为28坊,两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清代属镶黄旗。元大都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胡同格局那么完整,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
如今的南锣鼓巷已经是一条商业街,四面八方的游客到这里观光。整条街各种商品、食品琳琅满目,人们前拥后挤,整条巷子里人头攒动。购物的、拍照的……。今天,整个巷子充满了商业味道,就像湖南凤凰古城和江苏周庄古镇。只是从建筑的风格和破旧的砖瓦上依稀能看到老北京胡同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