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成为耍小聪明的人
做事情要想着“重复博弈”,因为每一件事情都是在积累信誉,所以即使知道耍小聪明能多挣几个钱,也不要想着抄近道。很可能这次的博弈会导致下次博弈的时候,别人拒绝和你合作。
先来看两个小故事。
你在西瓜摊买西瓜,拍拍打打半天判断不出好坏,就询问老板西瓜质量的好坏,这时老板说“放心,我在这里卖了好多年西瓜了,一定保证质量的!”
其实,你仔细想想,还是挺有道理的,昨天同事才买过,再看看摊位四周,不像随时要搬走的样子。此时如果价格合理,就踏踏实实的买了。
有次,你到一个观光景点,看到当地一个特产,居然比自己家隔壁超市的价钱贵了一倍,老板解释:这是纯真的土特产,外面卖的口味都差了点!你半信半疑,旁边的大妈买了好几盒,络绎不绝的游客,竟然都甘愿让小店宰,怎么回事?
水果摊说“卖了好多年”,代表他与顾客是长期的关系,这次坑了你,下次就会少一个客人,甚至你还会到处说他的水果差劲,连你的同事邻居也不会在那里买水果了。
而在观景的小店,原则的是一次博弈,用高价宰客,因为你下次还来同一个地方旅游的可能性很小,再到这家店消费的机会微乎其微。
过去,一次博弈还能有效,但现在有了互联网,即便是第一次观光的旅客,也能在网上看到评价,一次博弈就串联成了重复博弈,店家耍小聪明反而会吃亏,做笨办法才能积累到商誉。
除了重复博弈之外,能避免耍小聪明的办法就是要给人以“确定性”,信息论的发明者——香农。他认为:一个东西信息量的大小,在于它能克服多少“不确定性”。撷取一段聊天记录对话,与文言文相比,前者“可压缩”,而后者非常精简了主词,受词及介词,言简意赅。那既然文言文相对高效,我们为何还要用白话文沟通呢?
香农还说,信息传播中有噪声,而克服噪声的办法是“增加冗余度”。
罗里吧嗦地把一段话讲好几遍,这样即使其中有些字听漏了,也能抓住大致意思。笨人,恰恰就是用笨笨办法,做看似冗余的事情,这些冗余让笨人做事情可被预测,因此让人信得过。
正如人群之中有耍小聪明的人,也有笨人。一件事情多讲几遍,增加冗余度,就能避免信息传递错误;一个人常用笨办法做事情,给人的印象就是靠谱。做事情不在于开了多少次的头,而在于结了多少次的尾。靠谱的人不仅上帝喜欢,周围的人也愿意合作。
从信息论来看做人的态度:想让别人充分理解你的想法,不是对他大声说,而是多说几遍;想让别人信任你,不是对他耍小聪明,而是多用笨办法。
做人处事,看的是信用,重复博弈和冗余信息,正是增加信任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