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物·麓映》第一章 自然空间里的道原质。暗物质

2020-12-04  本文已影响0人  陈居奚

古典时代的道家,与近代自然科学是滋润着人类文明之莲花的水乳@交融的天然灵泉。它源自遥远朴素的宇宙科学和星系动力学。

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哥特式宗教穹顶建筑的阴影、和摆满着勃艮第或佛罗伦萨-岩石雕像的城邦庄园的图书馆内;在马车、名媛、商业巨贾、和海盗船只编织起的油画式思想变革硝烟的海洋谜雾里,年轻而血气方刚的欧洲冶金师和新派物理学家们已经可从书摊轻易购买到一部绣着常春藤花纹镶边的明代流传版本《道德经》的节译。

但由于欧洲人的头脑长期偏执地否认《马可•波罗游记》阐述的关于气度恢宏和维度高雅的中国文明的真实性;使得流传在欧洲城邦间的东方哲学典籍的翻译比较言语零碎或语焉不详。这种态度显然不利于文明体系间的互鉴与交流。

直到1842年,一位名叫【儒莲】的法国汉学家,首次发表了完整翻译版本的《老子道德经》(法文标题是Lao-tseu Tao-te-king)并作泽注。包括《孟子》《三言二拍》《西厢记》等汉学典籍在欧洲迅速流传。此后,《道德经》长期领先《圣经》成为最流传最广泛、对人文哲学理论与自然科学探索方法@论深远最为强烈而寓意幽深的学术典籍;这一点,连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哲学笔记也无法与之媲美;令先秦诸子学思想体系的其它学派皆望尘莫及。

1860年以后,《易经》《道德经》《老子》《庄子》《太乙金华宗旨》(全真教-纯阳理论家-吕洞宾的著作,1920年被卫礼贤传入欧洲。本书被心理学家-荣格翻译成《金花的秘密》)等道家代表著作,逐渐影响至物理学的量子力学、唯心主义意识体哲学领域。其中最具代表人物是瑞士的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解梦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的学生)、美籍奥地利现代量子力学的宗师-沃尔夫冈•泡利(提出引力场能量分配论、量子不相容原理);他们曾经耗费二十多年时间研究中国道家思想,在苏黎世湖畔的刷着石灰白的家庭别墅式的诊所里留下他们关于探讨与交流学习道家典籍读书心得的诗意岁月。

英国物理学家,卡普拉,曾经由衷感叹:“在各种伟大的传统中,据我看来,只有道家思想提供了最深刻且完善的生态智慧。”李约瑟说:“道家思想是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根本。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像是已经烂掉了深根的大树”。中国道家思想不仅是影奠基我国历代学术理论的根基;还广泛渗透进天文地理、军事、科技、医学、心理学和数学与工程建设等所有领域体系。因此,我们重新研究道家思想及其深层自然构架本义;既是对古典文明体系的一次梳理;又是传承历史、开创现代科学与探索未来科学道路的使命担当。

道学,最早起源于伏羲-黄帝时代;那个以手工制作精美的乌鸦-骨簧和桐木古琴乐器的太古年代,相当于仰韶文化与新石器时期的交叉范围。人们采集竹竿制作出各种容器工具;竹材的硬度和抗腐蚀比杉木、柳木等木材要优质。竹的韧度可以弯曲成圆圈或漂亮的弧形。我幼时见过乡村工匠以竹篾制作篮筐或玩偶之类。总之,道学产生的时期,各种石器与竹器占据着社会生活器物的主要比例。可能人们经常思考水流总往低处流、雨季过后就会春暖花开或者万木萧瑟的秘密;善于观察的思想家,会对自然的、生活的一切细节都充满疑惑并积极寻求答案。有些部族可能将世界的一切物质及其运作方式,归功在超自然的诡秘力量上,他们想象未知的天空存在云彩般飘缈的神灵。但某些古老部族的思维方向不同;并不刻意将世界的所有创造赋予神的感知,而是觉察到世界周而复始的运行遵循一定的套路或者秩序。后来,思想家们发现这种运作套路和层次秩序,不仅是农田、天空和海洋那样的实体存在形态;更广泛渗透进时空更替、哺乳动物的机体经脉、部落间的战争等所有领域。于是,思想家们认为一定存在某种未知的却必然存在的隐态维度,是人的脑力可以认知却看不见、摸不透的既定的主导力量。

最关键的,这种力量并非超自然的神力,而是贯穿于所有物质的与非物质的、可视的与不可视的一切时空领域的普遍法则和基本要素。思想家们认为宇宙间或许存在某种形态的、可以控制有无的、可感知的恒定物态或维度。既非特定的物态,又非固定的维度;但它是恒定的、系统的无极本体。哲学家们给它起名“道”。被称谓【天书】的《河图洛书》及其衍生的《易经》《连山易》《归藏易》《黄帝内经》等道学典籍,奠基中国古典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也是这些蕴藏着浑厚思维逻辑和自然编码构架的、照彻遥远的史前蒙昧初醒、混沌心灵世界的学术典籍,抵御了异端宗教和世俗主义在本土文化格局里的全面渗透与腐蚀。读这部关于解码天书和道学本义的书籍,必须跳出传统既定的思维框架式、套路式的解析方法。最最主要的是必须跳开字面意义去探究那些充满古朴思想和艺术创造的隐晦本义。

道学和天书,几乎每句话皆运用了隐喻、延申的修辞方法;广泛采用象征逻辑,即喻义转换模式。这是由于那个社会动荡而思想理念急骤变革的、从朴拙青铜器时代向铁器时代过渡的转型时期,人们尚未建立专门阐释逻辑思维和理论构架的学术概念,即以类似现代学术理论常用的确立学术概念与原理模型的研究方法阐述哲学方面的知识参照与评判体系。因此它所有的理论逻辑都是由隐喻或延申的象征方法进行有理论框架的推理阐述。比如,常,不是指平常,而与“恒定”相通或特指学术上的普遍性。读古代学术典籍,应该注意古代治学惯用的“寓象与义理相互转换”的阐述模式;经书,即承担某些学术职责。

注重学术理论的审视角度与艺术涵养去解析原著,而不是偏向于抠取字面的翻译,或限定在人伦事理范畴。早期的以【道(学系)统模式】治世方式;源自太古-伏羲世,鼎盛是周代;末期是楚昭、惠王时期;结束是在西汉中期。有形的道,是水、空气一样的东西;无形的道,是粒子物态及信息编码。

为什么必须重新解析先秦典籍。

这是由于西汉以后所有先秦思想几乎被禁锢或篡改了。恰恰在那个时代,中华文明与以古希腊-罗马文化、古巴比伦文明、玛雅文明和苏美尔文明等类型,皆显现出异常璀璨光芒。从史前文化遗址发掘出的某些技术产品,胜似源自天外来客或文明谜雾下的历史悖论。

西方目前流行的大量现代学术著作,由于缺乏对悠久而幽邃的上古-中华文化的详实而系统化的信息考察依据,难免在学术理论的预置条件、方法@论层面的以西窥华式的逻辑错位、现实利益与意识审判意义的立场选择,而出现强烈的阴暗心理或盛行一些有失客观公允的偏激论断。极少数西方现代学者会刻意屏蔽我国古典文明的正面积极的方面,放大不好的、落后的方面;或以局部现象抹杀整体中华文明的客观性和学术性,甚至表现出嫉妒与歪曲的险恶意图。最明显的是认为我国古代社会没有科学、没有哲学、一切文明成就皆源自外来文明的传入……

这是一种变相的诬蔑与贬低。通向科学与真理维度的道路和方法数量,就像天空的星星一样繁多而有差异;不能仅仅依据在学术理论方法上,是否广泛遵循逻辑推理和实验印证这两种方法来断定是否属于科学范畴。使用道学的相位维度的编码解析法,也可诞生或破解自然宇宙的编码机制。因此,中国古代科学,采用了与现代西方科学不一样的方法@论;但不能因为方法@论的差异,而否定中国古代科学的存在与创新过程。西方学者很擅长使用逻辑错位的方法制造伪学术;他们骨子里深藏的源自近代鸦@片战争以来的根深蒂固的傲慢与偏见气质,源自旧石器时代残留的排斥本能。仔细比较两种文明体系的思辨逻辑类型、气质类型、哲学衍生理论……就会发现,历史事实与西方主流臆测完全相反,先秦以前的中国社会,整体自然科技和(道学)理论文明水平处于当时世界超前发展的状态(甚至与地外文明有着惊人的相通形态)。

上古时期,我们的祖辈们以唯物辩证主义为核心构建起一套道统社会体制时,西方世界依然深陷在石器时代森林和宗教主义蒙昧迷雾的催眠之下。以河图洛书、伏羲先天八卦、《周易》后天八卦为基础的上古道学体系;以李聃《老子道德经》(以郭店出土的秦简版本)、庄子、墨子、荀子等思想学派为框架的新型道学体系,支撑着(夏殷商三代)社会长达1500年在天文历法、科技百工、治金医学诸多领域的突飞猛进的历史飞跃。

现代考古学和逻辑学,皆未有充分证据支撑道统文明体系的外来说。重新解析先秦文明,可以重新找到中国文明现代性的历史根基。

道的本义。中世纪的巫师们惯以幽深玄妙的口吻描绘“道”的诡秘意境。口语艺术经常渲染出一种传奇、神化般虚无缥缈的令人畏惧或好奇而颤栗的诡异氛围;这是祖辈们创造的心理意境和语言修辞方法。类似于现代讲秘境追踪或悬疑剧。它是借助扩大或提升人们心理压力或刺激激素分泌,吸引聆听者的专注力和求知欲。但过度地渲染与浮夸某种覆著在深奥哲学理论表层的气质纹理,倘若把方法@论变成一种追求;而忽略更重要的理论本质意义的艺术塑造,反而掩盖掉更多闪耀理性光辉的思辨过程。思辨能力,正是文明体系内在的创生力量。道学的基本原理是道本论、唯物主义方法@论和辩证认知论、意象灵泉论;它最通俗的理解是实事求是,并且需要将思辨过程及涵义以直白而简洁的语言风格准确地阐释。不仅是让人听得懂,更追求最朴素最切合事物本义本真的思辨型语言;更加注重准确地接近事物本义,还需要创造一整套全新的词汇概念。这种把学术概念、思想本义与事物真理之间的象征意义进行无限拉近或契合或最大程度地精确阐释,在主体维度和客体维度之间使它们实现最佳还原或有效编码转换、相位对应的方法;即构成“义理学”或“道理学”。我国古代把带有深厚学术理论气质的典籍,称为“经”。譬如,黄帝内经、山海经、连山经、易经、茶经、金刚经……但这些学术典籍在诠释学术思想时,并未使用大量的学术概念或义理论;而是通篇采用神化、寓事、喻拟的象征方法,将思辨过程剔除并且将义理深藏在象征事物之外;它们需要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感知能力。在传授学术理论时,依赖老师们将这些象征事件进行抽象意义的思想逻辑转化。古人的这种学术方法,即“喻义转换模式”。

无形的道,是看不见的道原质。在最遥远的原始石陶氏族社会,人们即开始展开对未知世界探索与研究课程。巫术、萨满、以聚落形式构成的城市雏形……所带动的是技术、哲学和社会形态等多维度物态和信息资源的重新整合。跨维度思考,是把我们的感知能力所捕获的有形的与无形的物态;技术的与哲学的信息;自然的与人为的生态要素……一切事物形态进行富有逻辑原理的思想整合,这是智慧物种的本能使然。譬如,人们如何理解雌性动物的分娩;衍生出原始的生殖崇拜、宗教狂热、阴阳生两仪之类的风俗与思考。如何理解天空和大地、风雨雷电、四季更替、万物荣枯……即推演生死兴衰、天道轮回、天地感应等思想学说。人们发现山石矿产里可以冶炼出青铜和铁水、木材燃烧产生气体和炭渣、雨水既可以蒸发成水汽又可以凝结成坚冰、阳光既能制造热量又可提供照明……世界万物居然能够在某种条件刺激或结构变化时发生形态互逆。这种基于生活体验和艺术构思,形成的奇妙创思与理论构建;就像蝴蝶的翼动,情不自禁。又宛若辽代白塔寺那直冲云霄、贯注慧泉的通灵色彩;人类的智慧与科学感知力,是与生俱来的。随着人们的知识越来越庞杂多样,内心的惊喜与畏惧同样与日俱增;迫切需要一种具备高度概括能力的更抽象的普世理念,对多种多样的认知论加以梳理、统御或支撑。这种最普遍意义的、适宜解释任何知识理念的基础哲学,即普世哲学。它就像宏阔宫殿的地基石和夯土台,能够使我们心灵容纳的一切既有认知信息和新发现与新体验,在情绪和道德构架意义上具备合理性。简言之,人们需回答终极问题:什么力量主导着世俗的与哲学的、有形的和无形的一切事物?相对自然力量而言,人类个体难以抗衡地球运转、气候变迁、地质灾害、寒来暑往所造成的悲剧式的生命损伤及其情绪伤害。对未知疾病、突降的天灾人祸的恐惧心理;对无限广袤高大的原野山川蕴藏力量的由衷赞叹……很容易联想到某种超自然神圣人格力量的存在。神创说,即认为世界万物是按照神的意志诞生而运转的。于是,人们密切关注神给人类的一切虚无缥缈的暗示或启示;那些神学家的职责,是尽可能解析或聆听神的心理特质与思维逻辑。由此,催生了两种学术:一是以传授神权的意志为核心的世俗神权论,即宗教主义;一是以揣摩或解析神的心理意志为最高荣耀的唯心主义思辨逻辑。当唯心主义和思辨逻辑学越来越成熟而各自分化出独特理论体系后;思辨逻辑学,发现了自然科学与理性。而唯心主义发现了心理意志学。但它们至今依然难以摆脱最原始的人文鼻祖“神创说”和唯心主义的影响。这是一部波澜壮阔的西方文明的风俗演化史。但神创说,在东方世界的影响却比较黯淡;以黑海为基准,越往东延伸,其神圣色彩越淡化。唯心主义亦缺乏说服力,而存在感很低。

葱岭高原-哈萨克草原的连接呈南北走向的崇高山岭,构成天然的文明形态的分水岭;它的西侧是以古希腊-古波斯为中心的宗教神权论;它的东侧是以中华为轴心的道本论。这个时间节点,大概是公元前四千年左右。神创说,与本土的萨满巫术存在微妙竞争关系。萨满和巫术,它们本质上并不完全相信世界是神的意志的体现;它们所宣扬的神,其实是带有意识形态的威慑意义的世俗权威。因为无论是萨满还是巫术,其操纵者皆通过两种途径获取人们的支持:一是借助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武装力量的双刃剑;一是借助诡秘花式的祭祀形式。否则,萨满和巫师所宣称的种种怪诞说法,即容易因失去现实参照或印证而丧失权威性。从某种层面,人们天然的警觉心和细密的质疑智慧;使他们理解世界事物的真相时带有更完善的审察感知能力。这个微小的区别,最终使神创说、萨满和巫术,逐渐被急剧变化的形势和不断积累的知识而销解。巫术的越来越形式化;以及巫师们所掌握的深奥知识逐渐被泄密而走向大众生活,也促使人们更倾向于客观而辩证地理解一切未知事物,这包括人们对自身疾病与命运的现实反思。更值得关注的是,萨满和巫术所依赖的科学知识与唯心主义相悖逆,其选定的衣钵继承者也并非完全心悦诚服地听命于尊师的陈规戒律;一些具备社会责任的新兴巫师和思想新锐力量,他们纯洁的人格修养及深厚的知识造诣,迫使其胸膛间激昂的热情,更倾向于主动追寻氏族部落领导权之外的更伟大的文明使命:济世价值观。有位名叫伏羲的巫师(或天外来客),他宛若山泉般幽邃恬淡的品格,使他并不满足于蒙昧主义的泥沼和世俗权威的虚荣;他不仅具备高超的治世才能,还将自己所掌握所感悟的丰富科学知识传授给他的学生和臣民。伏羲以毕生的经历和智慧,论证了世界的起源是一种“道”的原始物质;还创立了以二进制为基础框架、形象直观易懂的八卦图谶诠释道的运化模式。将义理通过象数的方式诠释,这是上古社会一项石破天惊的壮举。象数,是将物理的象态,转化为简单意义的数学模块;以数学@运算推演的方式,理解丰富多彩世界事物的演变模式。女娲,是基因编码领域的工程师或物种衍化秩序的支柱力量;她优美身姿和淑慧婥约的美德,代表雌性物种的审美趋向。八卦象数体系,其内在奥秘是基于宇宙物象的原型创立的;但不应该纯粹依赖这个象数体系逆向推导宇宙物象的本来规律;相反,人们需要依照客观宇宙的演化逻辑,对八卦象数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与调整。譬如,周文王对伏羲世-物象八卦的运算模式及其逻辑涵义,作出的序列方位调整与诠释体系的更新创造;即是通过社会治世的实践活动而领悟产生的人文八卦学。八卦,相当于一种抽象意义的最符合视觉习惯的理论模型;比如,现代生物学的DNA图谱与实物塑模两者表达的信息逻辑是对应的。

道的质态。明代神话小说《西游记》里,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从菩提老祖那里学来两项奇幻绝技:七十二变,吹毫衍化术。这两种幻术的逻辑原型即是道家的衍化学说和空灵意境;关于“道”的奥秘本义,也深藏其内。我们可以借助吹毫衍化术,直观地阐释学术思想。将一根猴毛,以吹化的方法衍生出世间万物;这实质暗藏着明代道学研究的理论成果。由于古代学者们普遍采用喻义转换法阐述抽象复杂的思想逻辑。我们需要将喻象转化为义理。可以把一根猴毛,视作道的原始质态;吹化,意味着给道的初始质态施加环境刺激、结构变化、介质载体。衍生,即是道的质态产生了一系列质态反应。当猴毛衍生成蛇、狗、河流、铜镜、甚至梨花木、石头或蝴蝶……即实现原始质态的新生。这时,一种全新的质态诞生了。关于道的质态,古代学者并未给予准确定义;猴毛,只是文学艺术的喻象形式。按照唯物辩证法,道的原始状态是可感知的确切的质态;毫无迹象可寻觅的虚妄的道原质,是容易坠入唯心主义歧途的。受制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局限,我们依然无法明确以物理化学或电磁学的检测方法解析出道的质态;但借助目前已有的科学成果,依然可以对道的质态作出一些猜想。我们可以假设:道的原始质态属于宇宙的第一质态;由它所衍生的后世质态,称为第二质态。目前人类所检测到的电磁波、暗物质、宇宙脉冲、物理分子和量子微粒、化学金属元素和放射性元素、生物DNA及核酸等……不断拓展的微观世界和肉眼可见的宏观世界,皆属于第二质态。由智慧生命所产生的思想意识、科技文化等意识形态范畴,属于第三质态。我们人类至今所见到的、所发现的后世质态,皆源自第一质态的衍化,即道原质的衍生类型。这其中当然包括人类自身;既然人类的智慧与感知可以探索并创造新的物质,这说明第一质态也以某种独特形式存在于我们体内;否则,就难以解释人类可以逆向工程的能力源自何处。简言之,当道原质衍生出第三质态后,即达到质态衍化机制的极限;第三质态可以认知、观照甚至优化所有质态。但这仅是依据道家学说及现代科学新成果,进行的一项逆向推理。极有可能道原质是一种极具活性的质态,它只要受到环境条件的刺激即可发生质态反应;但它研究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期待科学领域的最终定论。

质态衍化-生态方程式。花岗岩是否可以衍化成一棵银杏树?按照生活常识,这无疑是痴人说梦的想法;但按照道家逻辑,花岗岩与银杏树之间皆源自道原质,它们依然存在相互衍化的可能。但在现实生活里,即使木炭和金刚石皆源自炭元素;但二者之间的属性不可逆转。这说明:一旦道原质的质态反应完成并且产生定型物;不同的定型质态之间,也将难以达成某种互相衍化关系。因为某些后世质态具有不可逆的属性;譬如氢元素与氮元素之间的相互衍化即难以实现。但某些结构复合型的后世质态(特别是金属物质)又具备可逆变的自然属性。譬如,生锈的铁质农具经过回炉、高温熔解、化学反应、重新浇铸之后,又可重新使用。塑料制品也有类似的可还原属性。但天然存在的橡胶、木质、麻绳、蛋白质等非金属物质,其内在的纤维和分子形式明显不具备可逆属性。木船和钢盔对温度或火焰的耐受力差异明显。陶瓷和金属对温度的承受力,远胜过蛋白质及生物脂肪。这些在物质世界里普遍存在的高温炭化或熔解、爆炸的现象说明:道原质向后世质态的衍化过程里,温度对道原质的衍化机制可以起到某种激励或催化作用。更值得思索的质态演化结果是:温差尺度的每次小幅度的升温或降温的温测刻度变化,都可能在某一温度对应着某种全新的物质或质态。简言之,每个温度水平线上可能诞生或衍生了一系列特殊新生质态。我们将特定温度条件下诞生特定质态的温度,称为“伴生温度”;反之,这些新生质态的衍化机制,也受到伴生温度的影响。还有一个费疑所思的现象是:具有不同伴生温度的不同质态,在某种特定温度的炼炉环境内也能发生聚变反应而形成新的复合型物质。而且在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命体或有机物;它们发生质变或燃点的临界温度大都在摄氏一百度左右。很多事例皆说明:温度对质态衍化至关重要。但没有迹象表明温度对质态衍化起了决定意义;生石灰遇冷水也能剧烈反应,并且释放巨大热能。质态重组时释放热量,说明物质也储存热量。热量是否可以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譬如,外太空即使没有物质存在的地方,检测到辐射能量的概率也很普遍;但能够被仪器检测到的辐射能量,也可能是某种物质产生的辐射传播或扩散在远距离空间的结果。外太空广泛散布的热辐射,依然源自物质所主导的热辐射源。我们还注意到,星体上的岩石和液态硫化物,皆有耐超低温的特性;体温极低的冰冻类物体,也能检测出热量。这表明热量是物质构成的某种要素或条件,也是物质转化成不同形态的催化剂。但不能将热量与物质隔绝或分离开来进行理解;物质是本体的,热辐射是它的伴生形态。

质态的层级、维度与多样化。古人研究道学,是透过繁花世界的表象的面纱,运用瑰丽奇幻的想象力和细敏精微的感知力以了解深邃无穷、纵横捭阖的抽象世界的。先民们穿着优雅飘逸的汉服踽踽踱步在绽放着菊苣和金色麦穗的原野上,肌肤被荆棘划破销骨的疼痛感、衣袂沾满植物籽屑的躁热、天空乍晴乍涌的云彩勾起对天神的敬畏感、山影里村庄升起袅袅祭祀炊烟……命运里遭受的厄运或欺凌与坎坷境况。无一不激励人们对哲学世界的终极探索:是什么神秘力量或存在物主宰着世间万物?这个浸润着原始图腾惆怅和生命哀愁的古老疑问,从茫茫史前石器时代延续至泛着蓬松铜锈的青铜时代。死亡与新生、游牧渔猎或农耕生产的盈亏反复、天时地理变迁演化史、村庄与宗族及个人命运的诡秘莫测、战乱与贫富交替的世道轮回……这些疑窦云云、荒冢驳杂或色彩缤纷的自然地理与人文社会事件,犹如滚烫的火栗搅动人们的智慧与感知力。基于一种剥离时空、物质表象而萃取的朦胧晨雾般的哲学观,逐渐若巍巍耸起的巨石浮雕画在理性主义的光影下随之立体而清晰地铺展开去。以阴阳五行辩证与制衡理论、八卦象数推演与实验模型、道本创世哲学论和空灵维度度,构成的立体连轴式道学体系基本形成。它涵盖了哲学层面的本体论与方法@论,意识形态的人本论与道德论;又囊括一系列数学@运算、物质衍化、军事战争学、辩证法、社会治理等多个维度和多个层面的内容。倘若我们把“道原质”视作悬浮于半空的一朵无形花蕾,它获得某结构引导、吸引来某种具有承载能力的介质及热量辅助等条件的激化之后,它犹如悠然的莲花向它周围的时空变幻出或延展出虬曲蔓条、具备优美弧度的花瓣叶、富有灵性的智慧或思想纤维、魔法般旖旎的数学空间、冰冷或敏感的金属世界、依偎在荷尔蒙诗意里的爱与道德理想……道原质的形态时刻在宇宙时空里变幻摇曳,它甚至是声态的、光态的、固态液态的、暗物质与反物质的、生物的与反生物的、意识的与本能的、颗粒的与量子的、辩证的与非逻辑的……一切理性的或非理性的现存质态的初始状态或一切自然质态或非自然质态的鼻祖。道原质是如此神奇而严谨的事物,它向更复杂结构机制、更复杂纵横交错的层面、更空灵且穿梭若游龙的时空维度衍生时,即形成了我们人类肉眼所能看见、思想所能感知的四季更始而五彩缤纷的物质和空间世界,也塑造着我们正在探索的或尚未发现的未知质态领域;包括智慧型的生物,以及人类所具备的复杂情感及思考能力,可视作道原质的异化。古人预测道的存在,并且试图诠释它的丰富涵义;因此,哲学家李聃告诫人们,道之学术的或哲学意义与它的世俗寓意是完全不同的。古代道家学者早已通过观察天地万物的寓象,感知“道”的复杂繁复形态;但尚未提出明确的“维度”概念。道的原生质态与后世质态之间,是否有递进或先后秩序;这涉及到“鸡与蛋”的老问题。但我们可以尝试跳出旧的思维模式;将鸡与蛋视为同一体系或某种运生模式的产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