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型&工具型产品的交互特点与规范

2024-11-19  本文已影响0人  陪学

交互设计是用户体验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影响着产品关键数据的转化效果。交互设计的5层模型是指基于交互设计底层逻辑的5个维度进行设计。

其中,交互规范通常在框架层和结构层两个层面体现

搭建顺序是:把界面元素(按钮、字体、图标等等)按照适合界面规格的方式,组合成控件(导航栏、列表、输入框等);再按照业务把控件在页面中进行布局,构成完整的交互界面。

交互规范需根据不同的产品属性搭建策略及规范都有所不同。

1 内容型产品的交互特点

内容型产品要根据内容型产品的用户消费习惯来划定交互规范的流程范围以及关键节点。对于内容型用户来说,他们的消费过程通常分为:1 吸睛;2 感兴趣;3 消费体验;4 满足需求;5 留存,这5个过程。

转化成深度用户并进行二次传播后,会通过关系链给产品拉新。

用户在每个过程中,都有不同的体验需求,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的使用不同的交互规范适应体验需要,例如:

第一步吸睛,新用户打开新装App的场景,需要加强用户对于整体产品的品牌认知;

为了增加用户对于品牌的认知,必须增加曝光效率,那交互页面框架必须有高效的可复用模板来运营品牌。

第二步感兴趣,首页整体的内容信息架构,需要清晰准确且可快速寻找到自己喜好的内容;

用户在寻找内容的过程中,引导性与易懂性尤为重要,信息架构要有兼容多样性内容的特性,毕竟内容只会越来越丰富。

第三步消费体验,针对长内容与短内容的特点属性,提出更符合用户习惯的浏览体验;

从业务导向来看,用户在消费内容场景选择沉浸式,更为专注且流畅,可增加消费时长。

第四步满足需求,在持续消费内容的过程中,提供更深度的内容延展与互动需求;

消费场景内需要延展内容的其他深层次模块,例如相关超话、弹幕等,来满足用户更多互动或自我实现的需求。页面的交互框架必须宏观考量未来规划的可能性,使用最小成本来应对每个模块的迭代且保持设计品相的统一。

第五步留存,7日、30日内持续消费的深度用户是增值内容的对标用户,可为产品带来更多商业价值转化。

增值内容最核心的交互展示就是梯度体系的搭建;可保持深度用户的商业活跃度与内容黏性。

2.工具型产品的交互特点

工具产品指用户在某一特定场景下使用,为解决某一个明确需求而诞生的工具。通常需要帮用户用最短的操作路径,快速解决需求,典型的用户“用完即走”的产品形态。

工具型产品的流程主要分为两方面:单功能使用流程、多功能组合使用流程

单功能使用流程会遇到一些功能在生效前,需要经过多个设置步骤的情况。虽然环环相扣的流程能够降低产品的出错概率,但却会给用户带来更多的成本。对于每个步骤,用户都需要经历「理解」-「操作」-「反馈」的环节。在一些情况下用户甚至不堪忍受,直接放弃使用功能。

多功能组合使用流程,工具型产品在产品功能设计层面,往往将功能的颗粒度设计得相当精细,以灵活满足各种场景需要。就 Excel 中的单元格而言,可设置单元格字体、单元格背景、单元格边框。但如此精细的功能设计将导致,若用户需要简单实现整体的目标效果时,其操作流程就变得十分的冗长。甚至在一些需要重复设置的场景下,工作量将几何级数地增长,让用户的工作流程将变得极其复杂。

另外,在操作设计中,也非常容易存在复杂性操作

复杂操作有两种:

一种是步骤复杂,如需要多次点击、页面跳转、设备切换等;

另一种是认知复杂,如交互方式与心理预期不匹配,需用户自行转换。无论是哪种,对于工具型产品而言都是灾难的。

因此,对于工具型产品来说,简化交互设计十分重要,具体的互交设计规范包括:

好的产品应该是聪明的,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进行自动化的配置,以减少用户操作。在进行自动化配置时,应谨慎梳理清楚用户的所有场景,以及每种场景意图,避免过度聪明,导致画蛇添足。

简化操作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操作赋予最自然的交互形式能减少用户操作过程中的精力消耗。自然的交互应该是用户无意识的操作,是基于过往生活经验,阅历,学识等的一种本能,几乎不需要过多的学习成本即可完成。

在操作过程中得不到反馈,出错后再重新填写,同样会增加操作的复杂性。在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中,第一原则就是系统状态的可见性。系统需要让用户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需要让用户知道系统做了什么。例如:在表单填写时及时反馈是否出错,在格式设置时及时反馈是否生效,可以让用户少走弯路。必要时给用户提供帮助也能简化用户操作的复杂性,提高操作的成功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