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道“妈宝”,看这里。

2021-03-07  本文已影响0人  Sandy_Wang

再读《巨婴国》

准确地说是续读

上一次阅读至少得是三四年前了

居然笔迹只停留在第四章节

这一次

特别强烈地想要重读

那就随心吧

果然

只是序言,就读到了不少值得思考的句子。

“天啊,巨婴,好像是我们大多数国人的共同写照,我们多数人,看似成年人,但心里发展水平,其实还是婴儿水平。”

“婴儿是没法面对失控的,失控会引起他们巨大的无助感。”

“巨婴这一概念可以强有力地解释很多中国经典的社会文化现象。”

“原始的生命力都是带着攻击性的。”

“本能上我们喜欢走的路,是注定走不通的。”

“人啊,认识你自己。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一提的。”

“愿我们都能认识自己,并活出自己。”


《巨婴国》的核心观点:我们集体停留在婴儿期

和标题一样,很多劲爆辛辣的观点,很真实、普遍,或刺痛感,或惊叹叫好,或陷入思考,或大呼过瘾,或通透彻底,或混沌如麻……

❗️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没有超过一岁,还停留在口欲期。国人的好吃是世人皆知的,一切美好的动物,国人都想把它们吃到肚子里,变成自身的一部分,婴儿如是。

❗️共生、全能自恋、偏执分裂,这是婴儿的基本心理,看各种经典的中国式现象,基本都能找到这三类心理。

❗️在中国,亲子关系往往高于夫妻关系,这样有问题的家庭结构,常可归到一种模式上:一个超焦虑的母亲,一个严重缺席的父亲和有问题的孩子。

❗️“一切都是为了儿女”是排名第一的谎言,父母不应把生命的意义放在孩子身上,无论什么时候父母都有自己的事情,都应该致力于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作者武志红认为:我们许多传统的价值观是不成立的,就像他梦中大喊:这张试卷根本没有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就是——成为你自己。


因为“巨婴”状态,中国的两性关系“妈宝找妈”很是普遍。

妈宝“找妈”,何解?

【找妈】

中国人的情感模式都是在找妈,男人的新娘就是新的“娘”,而最让女人放心的可靠男人也都是具有母性的男人。女生们找的不是爱,是安全感。原因为何?因为大多数的孩子在婴儿期得到的母爱质量普遍不怎么样,导致我们内心都有一个匮乏的婴儿,渴望再有一次机会,找到好的母爱,填补生命最早期的空洞。So,对于一岁前的小婴儿来说,怎么爱Ta都不过分。

【妈宝男】

全世界都有妈宝,中国尤其多。常态认为妈宝男就是听妈妈的话,对妈妈很好,被妈妈照顾,其实这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是,他们对母亲的极度顺从,内在却有极度的不满,而这种不满和怨恨却会投射在妻子身上。所以他们往往和妻子的关系很隔离很疏远,时常有无名怒火。他们很容易背叛妻子,因为内心渴望自由,在妈妈那里却不得自由。So,和妈宝男在一起是很辛苦的事情,避开妈宝男很重要。

那,为什么总会遇见“妈宝”甩不掉?因为妈宝男在恋爱初期的最核心特质是:言听计从,一切围绕你的感觉。足足的安全感让你误以为那就是传说中的真爱。

所以,根本问题不在于妈宝男,在于“为什么你会选择听话的男人”?一定要想清楚,否则妈宝男就是你的真命天子。

……


说到底

更真实地看见自己,看见真实的自己

看见即疗愈

说到底

这些现象的根源都在于婴儿时期的母爱质量

亦或是父辈母辈婴儿时期的母爱质量

六个月前的宝贝

给Ta及时、积极的回应

给Ta满满的爱

用爱灌满Ta的能量罐子

爱自己

爱世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