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微信同学群里,狠狠怼了一个人
- 01 -
早上醒来看手机,发现微信里许久没有动静的高中同学群破天荒地炸了锅。
我满怀好奇地点进去,原来并不是有谁的爆炸性八卦,而是同学一铭的个人秀。他一开始分享了自己创业的点子,随后又介绍了一些高端资源,见无人应答,就开始抱怨,然后号召大家放下成见,彼此交流共赢。
一铭从中学起一直都是同学中的另类。那时候他个头不高,成绩一般,在班上没多少存在感。但让同学们对他敬而远之的主要原因,还是性格太自我中心,不好相处。
高中毕业后,大家奔赴祖国各地,他却直接去了英国读本科,这在当年算是凤毛麟角了。
那时候互联网还不发达,能在163上建个同学录,彼此留个言都能让大家兴奋不已。之前默默无闻的一铭开始频频出现在同学录网页上,态度颇为高调,有几次回国转机,他还专门宣布:北京的同学们,过几天我会来看你们!
结果不是应者寥寥,而是根本就无人回应。不过大家私下还是会议论,倒不是说这人有多坏,只是普遍觉得这样的谜之优越感让人尴尬。
一铭后来在加拿大从事银行业,据说现在已是北美金融界的精英。然而事业上的成功并没有给他带来好人缘,至今还是单身。
这些年在同学群里,一铭时常貌似无意地晒自己的高端生活和高端朋友圈,比如某个好友在北京专门从事四合院装修设计,而且每段话里都要带几个英文单词。
- 02 -
我没有多想,毫不客气地回了一句话:
大家都是同学,为啥只有你喜欢做人生导师呢?什么叫放下成见,我不知道有什么成见,更不知道有哪里放不下的。老实跟你说吧,我也不怕驳了你的面子,免得你以后再说些莫名其妙的话。大家没有在群里说话不代表私下也没有交流,只是跟你没有共同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没有谁有义务围着你转。
一铭自尊心很强,一时下不来台,只得顾作镇定,说打扰大家了,自己有些高端资源,希望将来能跟同学们共享。
我不后悔这样怼人,之前也跟一些同学私下交流了对一铭的看法,大家一致认为他在同学群里得瑟,已经让同学们不适,影响了群容。
一铭这样的现象也并非我的同学群里独有,现如今的社会,物欲横流,一切向钱看,主打怀旧的同学会也不免沾染铜臭。一个同学群就是一个小社会,有食物链顶端的成功人士,也有默默打拼的上班族,彼此之间交流资源,拉关系套近乎早已胜过同学友谊。
如果说资源互通只是出于人逐利的本能,无可厚非,那么有点小成功就迫不及待要显摆的人,则是拿同学关系当成炫耀的工具。
我的同事,研发部项目经理李总,家乡在中国著名的老板之都---浙江温州。总会有同事好奇地问他:不是说温州人都会经商吗?您家里有多少人在做生意?李总自嘲地笑道:我们家就我一个人不做生意。
李总还说,小时候老师教训班上调皮的学生:你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都打工都没人要。真到了将来,当年的熊孩子确实没人打工,都当了老板,出门豪车代步;而那些考上大学的好学生,却只能走路去参加同学会。
会上,明明早已不在同一个世界的同学,却要积极地张罗聚会,顺便嘲笑学霸们: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还不如我挣钱!似乎聚会是他们的演讲会,而对面坐着的不是同学,是来聆听他们的成功学的粉丝。
对李总的经历,我亦有深深同感,虽说人艰不拆是老同学之间应有的基本默契,但今天,我还是要怼一怼那些在同学面前显摆的人。
人的命运轨迹各自不同,也各有各的精彩,一定要拿有没有钱,有没有权来衡量,只是暴发户般的短视。
- 03 -
如果说现今的同学会已经让人越来越没有参与其中的欲望,那么总有那么几个同学会成为你欲望的杀手。
他们往往在学生时代其貌不扬,表现平平,后来不知乘上了哪股东风,发达起来。
这年头的富豪反倒学会了低调和矜持,衣着简单,待人随和,而他们,却越发想在同学会上“证明”自己。似乎当年在学校的郁闷已成为生命中难以抹平的创伤,唯有以同学的“落魄”来映衬自己的发达,方解心头之恨。
刻舟求剑,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眼光跟不上时代变迁的糊涂虫,可偏偏现实中有很多人就是这样糊涂。
学生时代的缺失和遗憾就好比我们不慎掉落在江里的宝剑,当时就捞不回来,多年以后再执迷于找补,只能是无事生非。
本科毕业十周年的时候,我同宿舍的阿亮就借故没来。后来我问他原因,他直言不讳:有些人,上学的时候就不喜欢,现在又过了这么多年,早就生分了。现在强行坐在一起,没什么可聊的,还不如多花时间陪陪孩子。
持这种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数,毕业许多年,青春已逝,俗务缠身,谁愿意把时间用在无意义的事上?同学,也就是一列火车上的同路人,大多数人到站就分别,此生再无瓜葛了。
- 04 -
《三国演义》中,三巨头之一的刘备说过无数句台词,最经典的莫过两句话。
第一句是天下皆知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第二句则非常不起眼。三顾茅庐时,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给刘关张三人开门后,没有以礼相待,而是竟自离去。张飞大怒,刘备劝他:彼各有事,岂可相强!
如果说第一句话反映了刘备的道德高尚,第二句则是人情练达。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在忙自己的生计,哪能事事围着你转呢?
正如我的同学群里,大家虽然没在群里交流,但私下没少联系,比如娃妈们,在育儿方面就有有聊不完的话题。
那些想在同学群里出风头,还盼望着众人前来捧场的人,未必内心戏太多了吧。
同学一场,本是缘分,多年同窗,也是培养感情的好时机。
但是同学情更需要精心的呵护。
能长期保持联系的同学,一定是兴趣相投,并且有共同经历和爱好。
而把同学会当成炫耀的场所的人,只能自取其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