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6月20日《中国式守望》等
个人命运的脱轨
《四世同堂》是老舍规模最大、写作时间最长的作品。唯一正面描写抗战时期普通民众生活的长篇抗战小说。文学史上评价很高。
老舍以其深邃的历史背景和鲜活的人物形象,为我们展现了北平老百姓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小说跨度八年的时间,深入描绘了北平市民在抗战期间的种种遭遇与心路历程,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作者笔下人物众多。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状态成为了整个故事的缩影。
复杂人性、家国情怀,普通老百姓在战争中的艰辛与挣扎与选择历历在目。
本篇触笔流畅,将作品的整体风貌、阅读感悟和人物例举分析,窥一斑而见全貌。
中日两国人面对战争中死亡的不同态度,呈现着不同的文化。“我”痛惜妞子的死,她还是个孩子。思考如果自己身处这种环境,该怎么办?很难做出选择。乱世为人,不如盛世为狗。战争中,可怕的局势动荡,老百姓永远不知道明天会怎样,随着生存环境的不断改变,他们都有自己的选择,和需要面临的命运。
阅读这本书,更真切感受到战争下老百姓所面临的悲惨生活,让人坚定要守护和平的信念,也更加珍惜当下的太平生活。推荐。
三个故事,三代人,三种守望。是长篇小说《中国式守望》的整理脉络。
这本书是汪虹老师的力作。以“守望”为主线,讲述了老少三代人为爱守望的故事。为了抚养烈士遗孤,守望;为了曾经沧海难为水的爱情,守望;为了孩子和做人的尊严,守望。在守望中我们见证了中国女人的坚韧,以及对爱情、亲情的坚守。
小说内容从民国初到改革开放,时间跨度半个多世纪,环境变化,情节变化,通过搬迁自然銜接,线索清晰。
五个章节。前三个章节,每章节一个故事,每个故事看似独立成篇,又与前后章节笔断意连。最后像条条小溪汇成河,由多个分支合而为一。这种由分到总的写作方法,新颖而巧妙,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除了“秦明月”“唐宛之”“关姥姥”这条明线用浓墨重彩对守望的描写。其间还有一条条暗线,是对守望的侧面描写。如玉国、 Y君对情的守望;铁塔对义的守望;致远师父对慈悲的守望。千千万万像唐贤齐一样的中国人保卫国家,出生入死,是对国家的守望。
本文触笔细腻,行文流畅,条理通达、结构完整,不乏精彩的描述,对作品的内容有立体丰富的解析,读之受益。推荐。
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是少时读过的津津有味之读物。在他的笔下,神奇潜艇“鹦鹉螺号”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神秘莫测的海底之旅。
小说的情节设计精巧且扣人心弦。故事从海上发现的一只疑似独角鲸的大怪物开始,引发了一系列惊险刺激的冒险。主人公们在与怪物的较量中,意外地发现了这艘构造奇妙的潜艇,并开始了他们的海底旅行。在旅行中,他们经历了搁浅、土著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每一次都让读者为他们捏了一把冷汗。这种紧张刺激的情节设计,使得读者无法停止阅读,一直想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而笔者重点描述了书中三次死里逃生的惊险奇遇:第一次,冰山封路时的死里逃生。第二次,章鱼袭击时的逃出生天。第三次,逃跑时的生死冒险。
三次死里逃生的遇险,让整部小说悬念迭出,扣人心弦。整本书,故事布局巧妙,情节曲折紧张,让人感到扑朔迷离,险象环生,跌宕起伏,惊心动魄。推荐。
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