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指导员
那天跟老哥哥吃饭,相谈甚欢。
其实,这么多年,他一直拿我当小孩子看待,尽管我家姑娘也将要从小孩变成大孩了。
老哥哥已退休三年了,此前,我们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一个锅里摸勺子的同事,同时,他还是我的一位前领导。
尽管这些年工作岗位多有变换,但我始终与老哥哥保持密切的联系。
倒不是因为老哥哥职务上比较高的原因,让我们这些小兄弟似有逢迎巴结之意。重要的是老哥哥为人处事的人品,是我们一直的学习榜样。
我刚毕业参加工作那年,老哥哥是我的指导员。
那时候,自己住单身,吃饭便成了问题,都是到处瞎混。指导员下班回家,看到我,也总是叫着我跟他一起到他家吃饭。
想来那时二十岁的自己,真的好傻,情商特低(尽管现在也不高)。去指导员家吃饭,从来都是空手两拳,尽管那时候自己已经开始领到了还算不菲的工资。
能让自己去家里吃饭的人,一定是把你当作真兄弟的人,值得珍惜。
更何况,我去他家吃饭,远不止一次两次。
想想,一个人参加工作三四十年,你去过几个人家里吃饭,又邀请过几个人到自己家里吃过饭,算来屈指可数吧。
如果有,请一定要珍惜这种“我在你家吃过饭”的友情。
因为工作关系,我跟着指导员还出了几次公差。
那时候条件有限,出差还是住两人的标间。
指导员怕他打呼噜影响我睡眠,总是让我先睡。他把床头灯调到最暗,自己倚在床上看电视。当然,他看电视,是看的无声电视——他设成静音,只看字幕。
年龄大的人可能都有这个习惯,有时候我半夜醒来,发现指导员已经睡着,当然还是倚在床上,保持着看电视的姿势。当然,电视机还在开着。
我赶紧喊醒他,让他把枕头放下来再睡。
指导员极其自觉,晚上起来上洗手间,也从来都是蹑手蹑脚,生怕弄出一点动静打扰到我,好像我倒是他的领导似的。
其实,我睡觉倒是真的很灵敏,多年保持足够警惕的习惯,晚上一点儿动静就醒来。我常常微咪着双眼,借着窗户外面透出来的光亮,看到指导员像生怕踩着地雷一般,轻轻地走向洗手间,一会儿又悄无声息地回来躺下。
外面月光皎洁,指导员的身影虽然模糊,但却愈显高大。
现在想来,如今,像指导员老哥哥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作家梁晓声曾对“文化”做出了四句话的表达: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老哥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上面的四点儿他都做到了,老哥哥当之无愧是一位有“文化”的指导员。
向他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