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血色浪漫》有感:

2022-05-12  本文已影响0人  水马

        四月二十五日晚饭后,身在上海的大哥发来微信,疫情期间只收到百分之五十的工资,我没有深究他发这条信息想表达什么,单从我的直觉感受讲,封控期间不用上班不用消费,有吃有住,老板已经够意思了。于是回消息告慰他的同时,也提醒他在宿舍不只是刷手机,可以组织室友打打扑克聊聊天,做做运动,保证身心皆康。

        一直都在安慰别人,这不,“盼望着,盼望着,疫情真的来了......”

        五月六日,湛江疫情由坡头区官渡工业园涉及越南冷链的巾帼水产为起点,真正开始封控管制、交通受阻、核酸检测、居家办公等一系列措施。有人调侃说:这三年整天挽着袖子喊加油!武汉加油、哈尔滨加油、吉林加油、北京加油、上海加油、深圳加油、广州加油!越喊越近,这下好啦,喊到家门口了,替别人喊了三年,最后要为参加决赛的湛江喊加油了。

        中专同学云峰回微信群聊天时说,趁此良机,可以在家好好看书创作了。如是,在这居家办公期间时间充足,也因为情节比较吸引,不觉中加快速度,从二号开始至今,历时十天,读完了都梁老师的佳作《血色浪漫》。

        初识《血色浪漫》源于友人阿瑞酒后对电视连续剧的评价之高,谈观后感之精采,读这部作品正源于此因。曾经也浏览过几十分钟,知道主演是刘烨,其他,一无所知。例如, 这部作品名称为什么叫“血色浪漫”?带着学习的态度,以及为了从读书寻找乐趣、答案,开始了充满期待的浪漫之旅。

        诚然,充分的投入,结果总不会让人太过失望。对于血色与浪漫,读完之后,对她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三个突出主题的情节给出了答案。

        第一个部分的情节是周晓白首次去钟跃民家听他们五个人听交响乐唱片的情节,钟跃民的分享,让周晓白置身到音乐《六月.船歌》旋律、美丽的俄罗斯风景当中,忍不住溢出泪水,对钟跃民更是刮目相看,芳心初荡。

周晓白勉强笑笑:“浪漫?是很浪漫。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钟跃民时的样子,他打架打得满脸是血,简直吓死我了。刚才听音乐时,我怎么也不能把鲜血和浪漫统一到一个人身上,总觉得哪儿不对。"

钟跃民做沉思状:“鮮血,浪漫?很有意思,这就叫血色浪漫。”

周晓白深深地看了钟跃民一眼:“血色浪漫?说得好,很像咱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跃民,我没想到你还有诗人的气质。”

袁军夸张地张大了嘴:“诗人?我说周晓白,别捧啦,再捧就有点儿肉麻了,你不觉得太抬举他了?他是诗人,世上有天天带着菜刀出门的诗人吗?

        第二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时代的变迁,当初与钟跃民同为市井顽主的袁军蜕变为坦克连长,郑桐变的勤奋好学,圆梦北大历史系才子。曾经街头的打斗、战场的厮杀,到分别与周晓白、蒋碧云走进婚姻的殿堂,无不谱写着血色的浪漫爱情故事。

        在最后一章,作者安排主人公钟跃民与周晓白在音乐厅倾听交响曲的情节。钟跃民合上双眼,欣赏音乐的同时思考世界、社会、自己的光明与黑暗、善良与邪恶、平等与幸福,而他张开双眼,看见周晓白也在用纸巾擦拭着眼泪。前后的三十年,同样欣赏交响乐,物是人非,发生改变的是大家的年龄,逝去的青春,对社会的认知,不变的是这永恒的血色浪漫故事,将一直传唱。

        首尾呼应,让人对人对己对人生感概万千,为什么叫“血色浪漫”的答案再一次跃然纸上。

        关于作品中的人物,印象较为深刻的是宁伟,主要原因是作者将他前后的人生设计的反差很大,农村出身,踊跃参军,积极训练,表现优秀,各项成绩优越,越南自卫反击战荣立二等功,提干近在咫尺,无奈世事弄人,却阴差阳错救了不该救的人,被迫复原沦为一介草民。后生意失败,被同学糊弄五十万,蓄意伤人入狱,越狱后成为职业杀手,最后遭警察围捕命丧枪口。令人感叹唏嘘,深感惋惜。对于宁伟,只能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形容,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而他不应该选择极端的自暴自弃,让自己走上一条不归路!

        我把作品中人物归为两大类,一类是红二代,一类是工人阶级或者贫下中农,如宁伟、吴满囤、李奎勇。

        尾章,作者写了两个内容,钟跃民探望肺癌晚期的李奎勇、钟跃民与周晓白听交响乐。李奎勇临终前与钟跃民的对话,占了章节三分之二。一个是在文革期间衣食无忧的顽主,改革开放后依然乐观富足的独生子“红二代”,一个是出生在贫民窟、兄妹六个、食不果腹的家庭,拼尽一生依然无法摆脱贫穷,疾病缠身郁郁而终。

        后续里,特意加上了钟跃民驾车游藏内容,我认为作者想表达两层意思,一是对比不同阶层的人们生活的反差,有些人唾手可得的东西,甚至可以肆意不加珍惜的挑三拣四,有些人耗尽所有终身仍无法拥有,甚至徘徊在温饱线上。就如陕北的杜老汉,他最期盼的是什么,他说他只想吃白面馍,他对生活的要求仅仅如此。这就是现实社会;另外就是告诉人们,任何环境下,都要学习钟跃民的乐观、积极,永远不要抱怨!付出,最终实现自己理想的生活状态,工作也好,生活也好,心态很重要!

        钟跃民之所以能成为主人公,有其独特的一面。出身师级干部家庭,年少时街头打架泡妞,陕北插队时偷鸡要饭打架赌馍泡妞,部队里忽悠新兵、偷鸡,同时也练就了更加强壮的身体和格斗的技能。表面虽然放荡不羁,骨子里却永远透露着坚强、乐观、仗义、善良、倔强。金钱也好、感情也好,拥有时享受,失去时坦然!任何悲观的事件,恶劣的环境,在他眼里都无济于事,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乐子。即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迹天涯,大冰崇尚的生活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血色与浪漫,在他一个人身上一样完美呈现出来。这才是令人羡慕的人生啊!

        钟跃民总结说:“永远不要抱怨!”他说到了,也做到了!

        说到乐观,作品中的笑点不得不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我看了三遍都忍俊不禁。

钟跃民刚走进郑桐的家门,两人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听见郑桐养的一只八哥欢天喜地地叫了起来:“你好!”

钟跃民乐了:“你好!这只八哥倒是伶牙俐齿的,发音还挺准。”

“你吃了吗?”八哥叫道。

“没吃,你管饭吗?”钟跃民逗着笼子里的八哥。

“操你妈……”八哥突然破口大骂。

“操你妈,这浑蛋东西怎么骂人呀?”钟跃民大怒,不顾身份地和八哥对骂起来。

“算了,算了,都少说两句。跃民,你怎么跟只鸟儿一般见识?”郑桐息事宁人地劝道。

“肯定是他妈的你教的,这八哥欠抽。”钟跃民愤愤地说道。

“我可没教它,大概是它以前的主人教的,就因为它会骂人,我才买的它。拿破仑说过,不会骂人的鸟儿不是只好鸟儿。”

“拿破仑什么时候说过这话?他说‘不想当元师的土兵不是个好士兵’。”

“这是一码事,真理从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我们应该宽容地对待一只鸟儿,谁还没点儿缺点,作为一只鸟儿,会骂人至少说明了它有语言天赋,我还准备教它英语呢,只要它别太出圈儿,譬如喊反动口号什么的,别的都可以原谅,逮谁骂谁,爱谁谁啦。”

“你从哪儿弄这么只鸟儿来?”钟跃民问。

“那天我去花鸟市场,刚进去就挨了骂,这八哥非常狡猾,它不会上来就骂人,而是先和你客气一下,‘你好’,然后是‘你吃了吗’,得,等你眉开眼笑准备和它聊聊了,第三句就是‘操你妈’。有个老头儿挨了骂,差点儿把拐杖抡过去,我觉得这只八哥挺可怜的,其实它不过是想舒坦舒坦嘴,并不是真想把老头儿的妈怎么样。我赶紧拦住老头儿,掏钱把它买了下来。好家伙,回家的路上,它骂不绝口,溜溜地骂了我一路,回家又骂了蒋碧云和我儿子………”

“你好!”八哥又叫了起来,看来它就会这三句话。

“操你妈……”钟跃民才不上它的当,提前骂了出来。

        关于情节,让我不由自主联想到《人世间》,作品里的法国名曲名著、苏联民歌文化,时间上的起点都是一九六八年,这一代的年轻人同样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知青下乡插队,再次求学或入伍,沐浴改革开发的春风,谁知一转身,那刻骨铭心的青春已经离我们而去,正如书中所写:

老知青返城以后,彼此之间都很少来往,因为生活的担子都很重,多年来都是各忙各的,这次大家见了面,都发现这些当年的伙伴已经和自己记忆中的模样相去甚远。因为每个人对当年知青伙伴的记忆都是年轻时的相貌,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再见面已经是中年人了。

        如果要说两部优秀作品的不同之处,《人世间》描写的是各个家庭在不同社会时代发生的变化,跨越了四十五年三代人;《血色浪漫》描写的是一代充满热血的年轻人,前后三十年的人生经历。总体会略胜一筹,或许更合乎我的感觉吧。因为她更具现实感,能从作品里找到我们曾经的影子,引起我共鸣的情节会更多。

        关于作品里的知识点,是在第十二章最后一句话“她推开钟跃民头也不回地跑进地铁站”。问了度娘后方知晓:中国的第一条地铁是北京地铁,真正开始施工是在1965年的7月1日,直到1969年10月1日才宣布工程完工,在1971年1月15日的时候北京地铁开始试运营。

        总之,这部作品没有让我失望,回忆着青春,随着情节思考着自己过去的人生经历,应该用很满意去形容才更恰当。

        往后余生,我该如何去经营?钟跃民的境界及其所及我未必能及,但每个人的人生际遇各有不同,竭力乐观而活便可,惬意的人生,周晓白告诉了我们答案:

人生有如四季,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内容,春天享受青春的浪漫,夏天品尝爱情的美酒,秋天有了成熟的思想,冬天坐在火炉边回顾一生,仔细品味这一生的欢乐和痛苦、友谊和爱情,这种温馨的回忆伴你走向生命的尽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