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竟有这么多大师,如此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如果有可能,我想去英国呆上几年。我说的是英国啊,不是美国。
为什么我向往英国呢?我的一个角度,从政治人物的公共表达来看,梅姨也好,卡梅伦也好,比起特朗普、奥巴马,信息量更大,修辞也更巧妙。不过,我不太care政治,所以我更看重的一个参照是:这个社会对孩子友善不友善,他们是如何激发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对未来的想象的。
我手头就有几本书,《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1-2)、《问你爸去》。都是从英国引进出版的。哈哈,这几本书真是好玩极了,不看答案,就是先看那些问题,就让人忍俊不禁。
兹举几例:乌龟围着足球场转一圈要多少时间?为什么狒狒有个红屁股?妈妈,为什么我不能成为国王呢?妈妈,为什么我们要吃小羊羔呢?妈妈,为什么你没有小鸡鸡呀?为什么那两个叔叔在亲嘴儿呢?
亲,如果你的孩子这样向你发问,你觉得你能回答个及格分,回答得令孩子满意吗?坦白说,我不能,我想我会毫无头绪,或者挤牙膏似的给出一两句碎片回答。
在我年少时,我也有很多奇奇怪怪的问题想问,可是问了一两次,我就不再继续了,因为我问了,但没谁搭理我啊,石沉大海的感觉你懂不?久而久之,我就成了一个木讷的小大人,面对一些问题,我也习惯于一本正经地质疑:什么乱七八糟的问题?
如今,我的孩子上幼儿园了,孩子也经常问这问那,“为什么呢”“为什么呢”个不停。哈哈,为了让孩子的童年幸福感比我强,我决定积极回应ta的问题,而不是像孩子ta妈一样,老是来一句“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可是,头脑里空空如也,没有知识积累,怎么回答得了呢?所以,我只能参考高手是怎么干的。想不到,这几本书的作者都来自英国。
《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的编写者,杰玛·埃尔文·哈里斯(Gemma Elwin Harris),是久负盛名的职业撰稿人,主要撰写社论和杂志专栏文章。曾工作于《消费导刊》(Time Out)、《魅力杂志》(Glamour)及《星期日泰晤士报》(The Sunday Times)。她之所以想到要出版这样一本书,是因为自己的儿子和侄女们曾问过自己类似的问题,所以她决定与英国防止虐待儿童学会(NSPCC)/儿童热线(Childline)合作,帮助大众。
艾玛•库克,记者,英国《泰晤士报》的专栏作家,她在该报的专栏《问你爸去》深受年轻父母欢迎,收到全国各地数以百计的读者来信,之后,她结合自己为人母的丰富经验,整理了来自各个领域专家的意见,集结成书,告诉父母怎样处理宝贝棘手又好玩的问题。
这两位英国女性有心啊!当然,有心的不只是这两位女作者,英国的报纸也挺有心的。我们中国的报纸怎么就没有这样有意思的专栏呢?即使有这样的专栏,有“大师”愿意屈尊、拨冗回答孩子们的问题吗?然后,我们在这些书里看到,回答问题的,有顶级的科学家、历史学家、心理学家、博物学家、探险家等,有《动物世界》的制作人,诺贝尔奖得主,甲壳虫乐队著名歌手。比如,一个5岁大的孩子迫切地想知道“无穷大”是什么意思,最大的数字是多少的时候,著名数学教授马库斯·杜·桑托伊解答了这个令大多数家长措手不及的问题;一个8岁大的孩子想知道“如果有上帝,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战争呢”,著名哲学教授格雷灵亲自出场……
翻看这几本书,我对英国媒体、英国教育有了极大的兴趣。他们是怎么做科普的,怎么开展亲子教育的……希望今后有机会去实地考察。未来主人翁会长成什么模样,我不晓得;但我有把握的是,这个社会的成年人,面对孩子的提问,越是谦卑以对,庄严作答,孩子也会变得更有想象力,不至于辜负这个时代。
希望我的孩子,想象力不要那么早的萎缩;希望有一天,我们一家能够去英国亲身感受一下对孩子如此友善贴心的科普教育、哲普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