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若无后,必有预兆”:一个家出了这些事,就传不下去了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么一个期望,家庭能够继续传承下去,不至于到了自己这一代,就“断代”了。
特别是观念传统的人,总觉得如果在自己这代人身上,出现了无法传宗接代的情况,那就愧对祖先,愧对亲人父母了。
只能说,不管我们怎么想,有着什么观念,终究有些人是无法“传宗接代”的。现实和生活的残酷,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做了一个研究,历经整个清朝267年的繁衍竞争,只有13.61%的人能够有自己的嫡系后代。
100个人当中,只有13或者14个人能够传宗接代,繁衍生息,传承了家族的血脉。那另外的86或者87个人呢?难道说他们就只能落得“断根”的结果吗?
大自然,终究是残酷的。优胜劣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终究是谁都无法改变的规律。弱小,只能被淘汰。强者,才能一直流传下去。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如果出现了这些事,那它就真的传不下去了。
一、家底不够,没有小窝。
现代人要想传宗接代,那就需要找个对象结婚。而找个对象,其实是有条件的——有车有房,能给配偶安全感。
买车,压力还不算大。可偏偏是“买房”,就难倒了无数人了。特别是对于没钱的普通家庭来说,他们能够维持一日三餐就不错了,又怎么有能力买房呢?
在这些家庭当中长大的孩子,他们会心生不甘,为什么别人家的父母都为儿女准备了房子,而自己的家庭依旧在“一日三餐”当中挣扎呢?
其实,不是这些孩子的错,只是他们来到了比较贫穷的家庭而已。对于他们来说,此生的任务,不过是送走父母,养活自己罢了。
看到过很多贫穷家庭的孩子,他们大学毕业后就出来工作了,拿着几千上万元的工资,在大城市当中漂泊半生,最后把青春浪费在了人来人往的大都市。
没办法,家底不够,没有小窝,连婚姻的门槛都够不着。
二、儿女能力一般,父母也帮不了儿女。
近几年来,有一个词频频刷屏——内卷。
到底什么是内卷呢?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无数人去争夺一丁点的资源,从而造成恶性化竞争的情况。慢慢地,内卷就成为死循环了。
这些内卷的孩子,他们都是些什么人呢?要么是寒门子弟,要么是出身在普通家庭的“小镇做题家”。这些孩子,他们只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去叩开未来的大门。
可偏偏横在他们面前的,就是“婚姻”的问题。一场婚姻下来,没有几十上百万,那是搞不定的。可又有多少个家庭,能拿出几十上百万呢?
如果儿女的能力还不错,在名牌大学毕业,年薪几十上百万,那他们改变命运的机会,就会大大提高。只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到从名牌大学毕业,年薪几十上百万。
在这个世界,终究是平凡人居多,普通人居多。既然如此,那淘汰就不可避免了。
三、家无底蕴德行,子孙逐渐走下坡路。
如果说物质的问题,会影响家庭的发展,那底蕴和德行的问题,将会影响到家庭后三代人的走向。
有些暴发户的家庭,为什么只“传”了两代,就没有第三代了?因为第二代人已经负债累累,破产了,根本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第一代人积累了一点钱财,第二代人理应在这个基础上,奋力一搏,继续熬下去,看看能不能闯出一条生路,登上更高的台阶。
只不过,往往是积累了一些钱财的家庭,特别容易培养出好吃懒做,无德无才之人。只要这些人一多,整个家就离“断代”不远了。
穷人家断代,是因为结不起婚,生不起孩子,养不起后代。而暴发户断代,是因为家庭没有德行和底蕴,儿孙也不太懂事,那他们就不得不面临“断绝香火”的结果。
唯有既赚钱,也积德,才能让家庭“长久”地传承下去。
四、没有传宗接代的观念,家就断代了。
上文说过,没钱的家庭很难传宗接代,无德的家庭也容易断代。这些家庭,虽然传不下去了,但他们的儿孙依旧有“传宗接代”的意愿。
最让人惋惜的,不是这些家庭,而是有房有车,可儿女没有“传宗接代”意愿的家庭。
在一线城市,有一些中产之家,资产上千万,儿女学历还可以,找到了薪资不错的工作。一般来说,这些中产之家最适合生养孩子。
谁知道,越是中产,他们生育的意愿就越低。在很多高学历的年轻人看来,只要自己过得自由,随心而活,那就可以了,为什么非要让自己有那么多的负担呢?
他们的观念,其实没有错,只是跟传统的家庭观念起了冲突罢了。
只能说,一个家庭断代,既跟钱财有关,也跟德行有关,更与观念有关。这三点,缺乏任意一点,家庭都传不下去。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