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是一支清远的笛——读林建明先生散文集《走出村庄的人》有感
作者:梅常青
4月2日收林建明先生的新书《走出村庄的人》,非常感谢林兄新书分享。林兄与我是安徽老乡,又同一“官名”——《嘉定文学》协会散文副主任。
读他的散文如同读到席慕蓉的诗:“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村庄总是那么安然、那么温馨。穿过村庄每一处,拢一径花香,坐拥人间烟火,听那些村庄狂欢与爱恋,低吟浅唱。清颜凝霜,终将沉淀的心事,婉约永不老去。
《走出村庄的人》是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由上海市作协会员《西桥东亭》、《嘉定文学》杂志主编朱超群先生作序。全书十五万六千余字,分为四卷,收集了六十五篇文章大都是乡愁类散文,第一卷第一篇《我那遥远的程家墩》细腻描写程家墩唯一接生婆奶奶,连我出生却忙于别人家接生,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在我出世的那天,作为村里唯一一个接生婆的奶奶忙得小脚不沾灰的模样。母亲躺在床上手拍床沿疼痛难忍,一旁的奶奶又被前面村里的一户人家硬生生地拽去,那家的女人是头胎,男人生性胆小,没见过这架式,又护着自已的女人,见奶奶为难的样子恨不能跪下来。在女人呼天抢地的哭喊声里,奶奶终于撕了块残阳包裹了新生的婴儿,孩子哇哇地哭喊声扯弯了草屋上的炊烟。但奶奶来不及喝上主人递上冒着热气的糖蛋,慌慌张张地赶回家。……”卷一中除写村庄外,也写故乡的花,还有《灰白色的芦苇花》、《蔷薇花开》、《六月,牵牛花开》……乡愁,是一份厚重的情感,是一片曾经生养的土地,作者对故土的一些常菜也如影相随,妙笔生花。如《萝卜,白菜》、《山芹菜》、《母亲的炝豆角》、《荠菜》等。山芹菜是我最爱吃的,正如作者所描述:“……一个临江的朋友发微信对我说:山芹菜越小越贵重,捺长的时候最嫩,阴坡的粗壮,阳坡的较瘦。半尺高就开始拔节,阳坡的就老了,要去叶吃茎。采摘时候,还有一种芹菜幌子,是芹菜中的骗子,两者长相差不多,但误食了容易中毒。因此要有经验的人去采,回来还要细细分辨,认真择菜。采菜的人都是弓着腰,在众多杂草丛生的地方细细搜寻,一棵一棵都是用手指甲在泥土里抠出来的,……是最纯正最天然的绿色食品。山芹可清炒,可以做饺子的馅料,但煮的时间不能长,否则鲜味就流失了,说得我的口水直往外冒。……”
《走出村庄的人》,是一个多么残殇情结的字眼,它意味着你已远渐渐长大,开始离家乡,村庄只能是自己刻骨铭记,梦魂牵绕最为美好记忆的一部分了。正如一首歌所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曾经伴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梦想走出村庄,去到外面的世界,追求理想,发展事业;外面的花花世界,一味的追逐自己的认知中所谓更好的,生活发展的方向,那些离别故土、故人,随着岁月沉淀,最后只是平添一份乡愁罢了。读着卷三中的《石磨》,让我对过往时光的清晰记忆,以细腻、直描和富有深情地文字向我们叙说:“……我见过的石磨是那种灰麻石的。上下两扇,敦厚结实,看似平常却是经过千锤百炼,精雕细凿而成。石磨上盘而上一道圆箍比盘面略高,偏中有一直径约六厘米的圆孔,也叫磨眼。上下两只磨盘大小一致,相互吻合,盘内上下都凿有斜斜的深浅大小都很均匀的沟糟,谷物从磨眼里下来经过这些磨糟磨埂的挤压碾,磨出细细的粉或流质,拿回去经过筛子过滤便可做成食物了。……”
走出故乡,是我们一直在忙碌之间生活的一处驿站,是一种情结的温情港湾,在我们人生的浩瀚旅途,我们所到过的地方多是沧海一粟,繁华一显,但故乡却不同,她是每个人一生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的源泉,是生养育我们的地方。故乡是一杯陈酿的琼浆,随着时光越发芳香。如《村庄在我身后》:“一九九一年,我第一次离开哺育我近三十年村庄。过了正月十五,送了祖宗,该出门的出门,……其实出了村我就没有回头,那一刻,村庄已在我们的身后。”故乡永远不会退出我们生活的舞台。如:《儿时记忆——洗冷水澡》、《童年的夏天》、《“老洲”,老洲》、《家乡的雪》、《父亲的香椿树》、《老家的苦楝树》等等成为作者激励奋进源泉.....。”作者从自二0一七年开始写作后,从三百余篇发表在纸刊、公众号的文章中精选的六十多篇集结而成。叙述的是走出村庄的人,心永远留在村庄。他通过文字与临江小城结缘,并推荐来一批出色的皖南作者并带来他们优秀的作品分享在微信朋友圈里。在南北文化交流上林建明先生起到了桥梁纽带的作用。朱超群先生在作者序中所说:“林建明写的作品,曾经用笔名:愚人,在《长白山日报》、《铜陵日报》、《池州报》、《德州晚报》、《纵阳杂志》刊物及安徽省内外及多家微信平台发表。他是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铜陵市作家协会会员。现在长期住在上海,也是《嘉定文学》协会会员。当然也写了许多关于上海的作品。他是安徽人,二十多年的早期生活在家乡,是家乡的山水养育了他,成长了他,让永远不能忘怀。安徽是他们根。林建明也是新上海人,他写此书的作品,尽管都是家乡人、家乡事,家乡的花和草,树和物。不仅令家乡人触景生情,也令上海人感动……”林先生的文章深情细腻,题材出自身边熟悉的人和物,村庄与乡愁,写作扎实有功力,尤其对初学写作的人非常有指导作用。愿他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梅常青,1969年12月3日出生于安徽芜湖,现定居上海。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现代作家文学》微刊签约作家。上海散文研究会会员,上海《嘉定文学》协会理事、《西桥东亭》杂志编委。作品散见于《作家文学》《安徽日报》《上海教育报》《上海散文》《新普陀报》《嘉定报》《卢弯报》《长征报》等十多家报刊。2018年两篇散文《守望2019》、《月光》在“第五届相约北京”中国散文网征文获得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