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第七天》:有时候,美德可以终结悲剧
《第七天》讲述了主人公杨飞死去七天的见闻。小说以杨飞“寻父”为主线,回忆了自己凄美的爱情、养父子之间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讲述了强拆住房、医疗弃婴、暴力袭警、刑讯逼供等社会问题,诉说了卑微小人物们的悲惨命运。体现了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底层民众生活的关心。
正如作者本人所说:“满怀希望的作家往往会写出绝望之书。”鲁迅先生也曾说道“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也许文学作品中的鬼神,本就是一种精神寄托,承载着人们对现实苦难的愤愤不平以及对美好生活由衷的向往。童话是留给小朋友看的,长大的人或许更欣赏经历风雨后的返璞归真,如同“深谙世故,却不世故,才是成熟的善良”一样,正视悲凉,才有力量创造美好。
《第七天》在绝望中流动着温暖的柔情。前妻李青对杨飞的殷殷思念,养父杨金彪的忠厚善良,养父同事李月珍一家的热心帮助,出租屋邻居鼠妹和伍超真挚的爱情。
如同那个美好的“死无葬身之地”——“水在流淌,青草遍地,树木茂盛,树枝上结满了有核的果实,树叶都是心脏的模样,它们抖动时也是心脏跳动的节奏……那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恨……”
孤苦伶仃的人儿终于找到了温暖的归宿。听起来让人毛骨悚然的地方竟然是这般美丽温馨的景象。传统丧殡习俗中有“头七”的说法,传说死去的魂魄会在这一天返回自己的家,而在小说完结时,在主人公死去的第七天,回到了美好的“死无葬身之地”,或许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美好憧憬。
看小说的时候,不禁感叹,要是李青不离开杨飞就好了,要是养父杨金彪没有生病就好了,要是伍超能够当上理发师就好了,要是伍超的手机不停机就好了,要是……就好了。
在命运的洪荒之力面前,有时候我们倾全城之力尚不能敌,更何况渺小的孤军奋战。人性的善恶交织为生活平添了过多的负担,努力的结局往往是顾此失彼的疼痛。或许,我们最好的选择便是——尽力为之,珍惜他人的善良,守望内心的信念,就像是小说中围坐在绿色篝火四周的自我悼念者一样,无声的相视而笑,感受到我们不是一个,而是一群。
小说《第七天》用荒诞的笔触洞悉着我们这个时代的价值和意义,触动着每个善良的灵魂。有时候,人类的美德可以终结悲剧。美好的改变或许能像蝴蝶效应一样,守护我们最在乎的人和我们最在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