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的能量
小时候看过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鸟很懒惰,在秋天大家都在辛勤筑巢用来过冬的时候,它还是整天东游西逛,优哉游哉。某一天气温突降,晚上它在石头上冻得哆哆嗦嗦,“北风不冻死我,明天就垒窝”。第二天是个大晴天,它忘记了昨晚上的寒冷,还是一如既往的晒太阳到处游玩。结果到了晚上还是挨冻。第三天照旧,晚上天气太冷了,它就被冻死了。
它是被自己的惰性害没得。
惯性具有很大的爆发力,这种爆发力是天长地久的积累之后,一点一点渗透到事物的本质,导致事物最终发生质变的。好的惯性能够带给人们优异的成绩,安稳的生活,卓越的工作成果。而不好的惯性,会导致人的生活一日不如一日,接连遭遇失败、挫折,并且很难有翻身机会。
如今困扰大家最大的就是惰性。有人说人和人的差距就体现在业余几个小时的时间里。有的人利用业余时间钻研专业知识,提升技能;有的人用来发展兴趣爱好,用心揣摩;有的人用来追剧、耍手机、玩乐。一个月两个月或许看不出差距,但是半年一年,两年三年之后,差距就会凸显出来。如今是一个讲求真才实干的时代,人际关系虽然也能发生效用,但是若想要长久立足,想要做出成果,只能靠自己的实力和坚持。
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长城再雄伟,也是一砖一砖累积起来的。摩天大楼再高耸,也是一根钢柱一袋水泥一层一层筑就的。远大的规划需要一步一步慢慢前行才能到达。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并没有捷径。很多人说,那些权势人家的孩子出生就落在了罗马,而我们普通人却要从出生开始奋斗几十年还不一定能够到达。不要埋怨客观条件,如果你不努力,那你永远也到达不了罗马,如果你努力,你会越来越强,即便最后到达不了罗马,也领略过沿途更多的风景,增加了见识,开阔了视野。
看过一个报道,一个人来到大荒漠开始种树。人们都嘲笑他,这个地方根本就种不了树的,你就是在白费功夫。他说,种一棵不行那再种一棵,再不行就再种,总会种成一棵树的,种成一棵树,种第二棵第三棵树就容易了。他默默耕耘几十年,是一片荒漠变成了一片森林。人们享受着森林带来的各类资源,享受着风景宜人的居住地,谁也想不到坚持种树几十年竟然会使一个地方发生这样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也是惯性的力量。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人要遵从土地的准则,土地要适应苍天的规律,苍天要顺应“道”的法则,“道”要顺其自然万物的生长规律。一块冰川跌落大海,会引起滔天巨浪;一团雪块坠入雪山,会导致严重雪崩;高空掉落一个小石块,都会在地上砸出一个深坑。因为惯性使然,惯性使物体的能量越积越大。同样,每天读一个小时书,从不间歇,慢慢你的言谈举止,你的思维方式,你的眼界,你的格局都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你的工作和生活,使你的工作和生活发生改变。
我们眼里只看得到现成的结果,却不喜欢细究这样结果的源头使然。或者说,我们都希望一蹴而就,而很少能够从零开始每天积累。朱之文唱歌非常棒,在当地是一个名人,使自己生活条件提高了很多。殊不知,当他的才华被人们熟知之前,他每天边干活边唱歌坚持了多久,遭了周围人多少的冷嘲热讽、闲言碎语。我们看得出他是一个很执着,心思很单纯的人,喜欢唱歌我就唱歌,别人说风凉话那就让别人说去吧,我还继续唱我自己的,我唱着高兴。他最初唱歌的目的也不会是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单纯只是因为喜欢,这份喜欢使他坚持了几十年。几十年的坚持终于练就了深厚的功底,使他被大家熟知喜爱。
我们从小就是听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长大的。到底我们都懂,可是做到的就很少。小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最后各种客观条件,因为自己的妥协放弃,这些梦想永远沉在记忆身处。而有些人却能够坚持下来,用实际行动一点一滴地摘取那个高高挂起的梦,最后他们成功了。
每天在家,躺在床上、沙发上,拿着手机,心里想着我就随便刷一下,结果等到回过神儿的时候,已经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过去了。玩的时候,时光总是流逝得很快。学习长本领的时候,时间却那么漫长。还是那句老话,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总要有所付出,才能有所回报。
其实,人的惰性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强制遏制住。比如喜欢玩手机,那就把手机交给家人保管,自己看书、刷题。自己喜欢熬夜,那就把让你熬夜的电脑、手机、平板换成书本,保准你过五分钟就能睡着。只要不放弃,办法总比问题多。养成一个好习惯,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摩西奶奶从76岁才开始学习绘画,二十多年间创作了1600多幅画,她的话细腻温婉,让人体会到平静安详的田园生活。不要给自己心理设限,人的局限性就是要一点一点被打破的。
与其忍受工作和生活的种种不适,强迫自己“习惯了就好”,不如改变自己,强迫自己养成一个良好的工作或者生活习惯,让这个良好的习惯来改变现状。毕竟养成一种习惯等于养成一种性格,而性格决定命运。改变命运,就从改变自己开始。毕竟,自己才是自己命运的主体,主体太弱,哪里来的能量扭转命运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