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6)——美貌带来幸福吗?

2023-08-03  本文已影响0人  佑暖儿

老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貌,对姣好容貌、身形的追求一直是人类共同的天性。古有“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典故,通过美和丑的对立,告诉我们,每个人的相貌都是天生注定的、是不一样的,不能只一味地模仿别人,我们要在尊重别人的同时,也要尊重自己的独特,看到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

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美的追求也是无止境。以前在信息不发达的年代,我们只是和身边的人比较,希望能变得和他或她一样美;但是现在由于媒体信息的广泛传播,我们可以和从未蒙面的人——比如明星等,进行比较。

在这样的比较之下,一些无力改变的人,产生不自信,就会产生“容貌焦虑”;另外一些极力想改变的人,就会想办法做整容手术,改变自己的缺陷,让自己看起来和明星一样好看。

一位35岁的美国男子,Bryan Ray。他在过去近20年的时间里,已经连续不断做了超过100次的整容手术,花费巨资、忍受一次次手术疼痛、术后修复,只为了自己让整张脸看起来更像自己的偶像。听起来很不可思议,追星到了忘记了自我。尽管他与许多疯狂追星者一样,会关注、收集关于偶像的点点滴滴,但是在一次与偶像的相遇之后,让他坚定了把自己的脸变成偶像的想法。也许他是真的迷恋她,想成为那个海报上光鲜亮丽的她,于是在整容后,他常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自己的写真,搭配上虚幻的场景、精心准备过的妆容,来还原自己心目中的那个布兰妮。

整容真的能让人幸福吗?如果不是的话,那么为什么Ray可以一次一次对自己动刀子?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去整容呢?整容真的能让人变得更幸福吗?对此,心理学家也展开了调查。挪威科学家跟踪1500名挪威女性13年,发现有5%做过整容手术。发现:做过整容手术的人,本身就对自己的外表不满意,心理问题比那些没有做过整容手术的人更多,相对不太幸福;甚至,而这些做过整容手术的人在手术之后的较长时间里对外表反而更不满意,出现的心理问题比手术前更多。

通过这个调查,我们得出的结论有两个:去做美容手术的人本身就不太幸福;做了美容手术后,也没有变得更幸福,反而感到更加不幸福。整容手术并不会消除原来的“容貌焦虑”,也不会让你变得更加自信,更不会因此变得更幸福。

当然,现在由于媒体的宣传,很多整容失败的案例,也让我们开始对这一行业有了警惕和防范,很多对容貌理智的人也不会有这样冲动的行为;但是人们对于身形的追求也在媒体的“渲染”下变得更加疯狂,比如A4腰、天鹅颈、沙漏腰、蜜桃臀、漫画腿等奇特的名字似乎成为了美人的标配,成为时下的流行元素,减肥、塑形成为了人们口中不变的话题。

减肥真的能让人变幸福吗?其实不然。我自己作为在坚持减肥的一员,深有体会,这个过程很漫长,并且心态和情绪总是会发生波动,比我不减肥的时候少了很多的快乐,但是我希望能够拥有更加健康、匀称、轻盈的身体,所以我会说服自己继续保持。

有研究表示,相对体重稳定的人,体重下降的人患上抑郁症的风险高了52%。研究人员对生活在英国的2000名肥胖症患者进行实验调查。他们同时研究了参与者的长期减肥效果及其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第一次调查结果很让人欣慰:受试者中的14%减去了5%体重,他们的身材在减肥四年后变得更好。然而,第二次调查结果却让人意外。研究团队还发现,相对于体重稳定的人,减肥成功的男人和女人在精神状态方面更容易陷入低潮。研究人员考虑了卫生问题和生活动荡问题也有可能导致体重下降或者精神不济,排除掉这些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体重下降的人患上抑郁症的风险比其他人多了52%。”

研究主导人员Sarah Jackson博士对此评论说:“我们不想阻止那些想减肥的人,因为减肥对健康的好处很大,但人们不应期望减肥能改善他们生活的不同方面。”

是的,整容、减肥这些让我们的外貌看起来更好看的方式都不能让我们变得幸福,可是为什么美貌依然很重要?

多芬Dove曾做过一个关于如何看待美的全球性报告,报告调查了来自10个国家的数千名女性。结果不出意外地让人很意外——那就是只有百分之二的女性认为自己是美的。是的,只有百分之二!很多年轻女性都不喜欢自己的容貌和身体。

Ashley Graham 是一位不以尺码定义自己的“大码”模特,看到她的模样,几乎很少会把她和模特联系在一起,她曾经也因为自己的身形和体重迷失在别人的评价和议论之中,丧失信心,贬低自己;但是当她开始尝试面对内心的不安的时候,她逐渐认清自己,不以其他人为模版,不去盲目追随别人,而是发掘自己的特点。她在生活中,最欣赏的女人是妈妈,她常夸Graham很美,而且她也从不贬低她自己。妈妈常对她说:“真正的美丽源自内心,肯定和自我实现也应当由内而来。”我们应当重新拥抱自己的身体,掌控自己的身体,给自己做大的肯定。

另外,还值得提的一点是,“感觉自己很美”对健康有好处。研究者们在医学界做了一个名为“美与丑的身心医学”的演讲,他们拿出了来自医生、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和家庭疗法的证据,说明了这个结论:如果你觉得自己很美,你的身体会更健康,更不容易生病。当然,如果你有对象的话,你的对象也会觉得你很美。在《性研究杂志》(Journal of Sex Research)发布一篇文章,指出:“女人的情爱关系与她们对自身的主观看法以及在性魅力方面的自信程度相关,与实际的身材或客观研究者对她们身体魅力的评价无关。”换句话说,如果你觉得自己很美,并且在举手投足间流露出这种自信,那你的另一半肯定会更加认可你的美丽。

当然,除了自己心里认可自己的美丽以外,我们还有另外的方法,有句古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出自宋代苏轼的《和董传留别》,原句是“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是,虽然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但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告诉我们,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占有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日积月累读书就会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美貌自然就有了,虽然我们的相貌在较大程度上是父母给的,但是后天所形成的气质、修养和素质也是同样会悄悄地改变我们的相貌,这点非常重要,俗话说“相由心生”,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那么,既然有这么多的科学来证明,美丽的外表其实与我们的幸福感没有关系,但是长得更美丽一些,可以让自己、让他人感到更愉悦,这是非常正常的,毕竟就像本文开篇所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过,科学家们还是对此展开了研究,帮助我们进一步确定原因。

一、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说,生物体外形的优美代表着健康的身体素质和旺盛的生命力,从而形成生殖优势和自然选择优势。在现代社会文化中,美貌本身即是一种稀缺资源,具备美貌的个体在各式社会交往博弈过程中具备更高的议价能力,从而能够争取更好的机会、占据更多的资源,从而享受所谓的“美貌溢价”(Beauty Premium)。比如在人际交往中,美貌会为个体赢得“关注”、“欣赏”、“示好”、“信任”等等情感福利,在社交博弈中为主体带来更优秀的配偶、更高的收入、更高的受教育程度、更好的工作等。

二、从社会促进的角度来说,“晕轮效应”(Halo Effect)的作用,会影响到人们对某个人或事物的整体评价,使得一些人可能会因为某个特定特征而被高估或低估。人们倾向于认为美貌的个体具备其他优秀的特质,譬如能力更强、性格更好等。这种观点其实也不无道理。首先,个体的美貌实际上反映着个体后天形成的气质、修养和素质。其次,美好的外貌需要经营,挺拔矫健的身姿可以反映个体的自制力,而美丽姣好的气色则可以显示出个体健康平和的精神状态。再次,有着美好外貌的个体在生活中能够得到更多的赞赏与鼓励,这也有助于个体更加乐观、健康地成长。而一个人长相普通或不好看,则很容易被认为是缺乏能力、品德不好的。同样地,一个人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性格特点等方面的特征也会影响到对他的整体评价。当然,这样先入为主的通过外貌来评估其个人的其他方面会影响准确性。

古语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所以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特点,以公正、客观的态度来对待他人,对待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