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写作•遇见读书与随笔

美学漫步

2020-04-14  本文已影响0人  甘棠兮

夜深了,耳畔是叮咚的雨声,拂面是柔和的春风,心里,是先生温暖的文字,流淌心间,似那戏子的曲,虽已结束,但仍余音绕梁,绵绵不绝。

那夜,我读完了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

初次听闻先生的文章,是在高中的一节语文课。那时老师正在讲《建筑的意境》,无意间提及,彼时正对中华传统文化入神,也对昆曲文化醉心,却难以用言语形容它的美。苦涩无奈之时,先生的文章是那样惊艳,美好。

总以为,美学是枯燥的,理论的,提纲挈领的,令人生畏的。但打开先生的书,却完全感受不到任何理论的气息,完全是娓娓道来的感觉。就像一位和蔼可亲的老者,在夏日的夜里,伴随着丝丝微风,坐在那藤椅上,慢慢悠悠的给你讲故事。

这本书虽说是宗白华老先生一生的集大成之作,看上去高不可攀,其实是一部通俗易懂的美学文化普及,就像儿时的科学书,把那些天花乱坠,生疏拗口的知识,变得口语化,日常化。

嵇康的广陵散,随着嵇康生命的结束戛然而止,司马迁的史记却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愈发熠熠生辉。苏州园林仍在江南烟雨里挺立,而楼兰神秘古国早已消失在漫天黄沙中。这些都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学,一部与西方截然不同的美学体系。虽然,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我们对于本国的文化了解已经不是那么深刻和详细了,我们有时会迷惑,会分不清哪些节日是我们的,哪些习俗是我们的,又有哪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什物,是中华文化。虽然现在的我们开始了申遗,开始和其他国家谈判,去认证中国标签,去为专属于我们的文化发声,去保护。但我觉得仍是杯水车薪。还是有太多的人,不了解,不清楚,无法向他人传达正确的中国文化。美学散步,是先生一生对美学探索之后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值得我们学习,认真学习。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会迷失方向,但若有着先生温柔的文字陪伴,会沉静下来。

都说散文的美,在于形散而神不散,先生的书,也是这样。虽然这本书,是先生不同时期的作品,内容也非常丰富,但它们都有一个中心,就是美学的基本规律。看似一个抽象的概念,却随着先生深入显出的娓娓道来,变得容易,清晰。先生选取中华传统文化,琴,诗,书,舞蹈,乐曲,建筑的共同美学特征,虽然其中贯穿着看似抽象的类似意境,空灵的词语,但这便是对美学的沉淀后的理解。在《建筑的意境》这本书中也有提到,所谓意境,便是步入建筑,就有回到那个时代的感觉,不需要外界环境的暗示,也无需他人的讲解,正如你步入紫禁城的那一刻,可以感受到皇家园林的庄重,严肃,你也可以感受到皇家的豪华和奢侈。同样的,苏州园林不同于皇家园林的大气豪迈,正如国人对水乡女子的印象一般,那青砖白瓦,那小溪潺潺,亭台楼阁和葱茏树木相互掩映,给人一种悠然自在的放松之感。行走在其中,仿佛你可以看到那大家闺秀对镜贴花黄,仿佛你也可以听到小小少儿郎在庭院里的朗朗读书声。一切,和谐而美妙。

或许美学的奥义,都被历代诗人藏在了自己的诗性里。我们知道李白的豪放,了解杜甫的仕途不顺,理解苏轼的看淡人生,钦佩陶渊明的无欲无求。他们的诗歌里,包含意象,也包含自己的深情。而先生的散步,总是给人一种悠闲自在的感觉,先生说,他对美学的认知,也是自在的。读先生的文字,总会感到诗一般行云流水,流畅又不失华丽。诗歌,是历代文人墨客表达自己情思的最多的使用方式,而先生也用了这样的方式。那些美学理论,被先生用诗歌一般的文字得以表达,那些文字,就如那些美好的诗歌,文字入眼,便在脑海中构建除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使人身临其境,流连忘返。

看先生的书之前,总觉得,直觉和逻辑是两个冰火不容的死对头,无论什么样的介质,都难以让他们达成一致,直觉是感性的,逻辑是理性的,他们就像北极的北极熊,和南极的小企鹅,虽都是好冷,但却难以想见,罔论和平共处。但,我在先生这里,看到了他们的完美统一。先生不仅肯定了直觉的重要价值,也对逻辑有重视。在西方理论中,亚里士多德曾提出,自由自在的散步学派的概念,可见逻辑学大师,也有对直觉肯定的部分。先生对美学的认知,是感性的,也是自身感受的集合和升华。但先生对各类美学现象的分类却是逻辑的,他依据每种美学的相似相同性质,对美学进行了分类,也就是,他在感性的基础上,建立了理性概念,使两者达到了非常完美的统一。

高中时做题总有关于题化的概念,就是把知识点和理论与实际的题目相结合,这样容易理解,而且可以记得更牢固。我很欣喜,在先生的行文中,我看到了这一点。那些深奥难懂的美学概念,先生从不用理论框架来苍白空洞的表达,相反,他更喜欢用实际的例子来表达他的观点,让我们能够从实际的例子中,感受他所要表达的,关于美学的理解。例如,在对于中国诗画的讲解中,先生说他们不同于西方的写实,不同于西方的那种要求一模一样的钻研劲儿,中国画更在于意境的表达。何为意境,意境即作者内心情感,通过笔下的景物的状态进行表达和传递。伤心了便是雨打芭蕉,便是烟雨朦胧的江面,便是哀鸣的猿啼和鸟鸣,便是春日里的花暗自枯萎。高兴时便是春色满园,厚重的砖瓦都无法阻挡他们的盛放,便是白鹭翱翔于蓝天,翠柳上黄鹂高歌。以至于到如今,我们的行文,仍不改这样的风格。

先生的文,一直是我的最爱,今日有幸再度走进先生的美学世界,和先生一起再度领略中华传统美学,传统文化的动人之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