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习惯读书专题读书想法

习惯养成中大脑如何变化?|《微习惯》Day2

2021-12-27  本文已影响0人  静水JiangJiang

我们都有一颗结构类似的大脑,为什么大家的习惯养成差别这么大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秘习惯养成相关的脑科学。看看习惯养成过程中,我们的大脑发生了什么变化。

1. 习惯养成相关的大脑两大部分

大脑的工作机制错综复杂,可以简略地将与习惯养成相关的可以大体分成两个部分,前额皮层和基底神经节。

前额皮层是大脑执行理性分析、组织规划和判断决策的区域,是人自主意识的部分。

作者史蒂芬·盖斯在书中说,前额皮层是长远利益和结果的管理者,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人思想行为的领航员。

具体来说,前额皮层的工作是什么呢?希望能一年50本书,每天写2000字,出版一本自己的书,早睡早起,每周锻炼,学一门外语,股票市场要有耐心和定力等等。是不是就是那个理性的、自律的、理想的你?

前额皮层的工作消耗大量精力(意志力),容易疲劳,遇到压力时容易掉线。前额皮层掉线后,掌管重复的部分开始接管大脑。具体在生活中的表现就是,动力和意志力不足,行为回复到习惯中去。

基底神经节便是那个掌管重复动作的区域,在习惯形成中起主导作用,是人潜意识的部分。

基底神经节进行自动行为识别,无须持续监督,高效率地重复已有的模式完成任务。看出来了吗?基底神经节的工作就是按照习惯做事。

在压力出现时,基底神经节能有毅力地持续运行,也就是我们上一章里看到的,有压力情况下,人们大都按照习惯做事。

2. 如何养成习惯

建立新习惯的唯一方式是,让大脑的其他部分(主要是基底神经节)接受前额皮曾想要的东西。

习惯养成的过程,就是训练基底神经节接受前额皮层内容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两个关键是重复和回报。

大脑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单次重复的对大脑的影响很小,长期不断的重复后,基底神经节最终接受这个行为,形成潜意识,也就是养成一个习惯。

重复的过程中,给大脑一些回报,诸如自我认可等积极情绪,大脑会更愿意重复这件事,形成正反馈,助力习惯的养成。

从脑科学角度看,习惯养成就像是工业控制系统的调试,给大脑正向激励,在不断重复训练,最终实现稳定平衡。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