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的优势是什么?它的实践原则有哪些?
“ 无目标的努力,有如在黑暗中远征。 ”
以下是不成熟理解的结果,不一定标准,也不一定正确。我相信,团队不一样,人不一样,其落地的效果也肯定有所差异。每种方法论的“套路”学起来较容易,看篇文章,看看别人怎么做的也能“抄”一个过来,但它背后的思想、理念更值得我们深度考究。
OKR是什么
关于OKR的基本介绍有很多,咱们这就简单通俗地阐述下。
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全称为“目标和关键成果”,是一套明确和跟踪目标及其完成情况的管理工具和方法。
O(Objectives):意思是目标,但我认为把它理解成“目的地”“方向”或是“期望”更贴切。它不必是确切的、可衡量的,例如“让读书会线下聚会交流话题更集中”。
KR(Key Results):关键结果,通过Key Results来衡量Objectives实现目标的情况。它是具体的、量化的,同时也要有时间要求的,例如“在每次聚会前一天输出1份内容大纲”或者“在聚会之前准备好3个与主题相关的开放性问题”之类的具体目标。
总之,Objectives定性,Key Results定量,以KR的完成进度(数字)来衡量O的实践情况。
OKR的特点是什么
很多朋友肯定好奇,OKR和我们熟知的KPI到底有什么区别?想必大家都受到过KPI的折磨,特别对于创造性工作。首先它难以量化,再者它的风险很高,因为你的薪资、晋升都与之息息相关。
以至于KPI最终南辕北辙,反而让成员缺少对工作价值的感知;外在激励的过分强调让成员的内在激情渐失,追求短期收益,忽视长期投入;让组织成员间竞争大于合作;同时也桎梏了成员的冒险精神,害怕犯错,不敢制定挑战目标。
OKR则在以“激发个体自驱力”的基础上,让绩效管理更适应信息时代的合作环境——一群拥有“脑力和创造性思考能力”的成员。
1.OKR要是共同参与的
它并非全是自上而下地指派,而是兼顾上下。领导层团队从企业战略制定大组织的OKR,而到了团队层面则可以采用“团队众筹”的方式,结合组织上的大OKR制定团队OKR,然后再到个人OKR。
乍一听感觉还是自上而下的呢。区别在于“众筹”,它让团队每个成员加入进来,表达观点,同时理解其他成员和团队整体的期望。众筹时可参考步骤:
1. 团队现状及方向:团队Leader总结团队过去的工作成效,并给出建议工作方向;
2. 成员贡献OKR:每个成员(包括Leader)结合团队方向、个人职责以及兴趣和思考,贡献1~2条团队OKR;
3. 表决团队OKR:成员逐一讲解其贡献的OKR价值和意义,并解答其他成员的疑惑,然后投票选出最重要的3~5条OKR;
4. 审批公示:交由上级主管审批,如有必要,可结合审批意见再次讨论,达成一致理解后正式全员公示团队OKR。
经由这“繁琐”的过程,可以促进团队上下对目标地认同和对目标背后价值和意义的理解,也能更清晰地感知到自己工作的价值——我们在盖一座宏伟的教堂,而不只是乖乖听话码砖。当然,并不是必须按上述步骤来执行,关键把握本质,达到目的。
2.OKR要是聚焦的
OKR不是战略,也不是使命或愿景,它是目标,阶段性目标,是团队在这个阶段需要集中资源达成的目标。如果阶段周期时间太长,OKR的激励效果将会减弱,KR指标也会变得杂乱;如果周期太短,OKR就成了To-do List,不再激动人心。
例如,还在MVP阶段的产品就来个垄断市场的“OKR”,和来个“渠道发布”“媒体宣传”的OKR一样,几乎没什么意义。
可以考虑在1个月和3个月(1季度)之间,团队资源聚焦攻克3个左右OKR——当然,具体视团队大小和周期而定。毫无疑问,过多的OKR会造成目标感失焦,样样都重要,等于都不重要。
3.Objectives要是能鼓舞人心的
它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是团队成员都值得称道的。人是追求意义的动物,意义是最能激发个体内在动机的。
这也说明,并不是要把日常工作都设成OKR,而特指那些具有特别意义的阶段性目标。例如,“让用户更喜欢我们的操作体验”和“迭代一个新版本”对比起来,哪个更鼓舞人心呢?
只有在真正认清了一件事情的价值和意义后,才去思考如何达成这个目标的衡量方法——关键结果Key Results。
4.Key Results要是有野心的,有一些挑战的
如果1为总分,OKR的得分最佳点在0.6-0.7,也就是“虽然很难但是可以达成”的程度,而1分则是“结果远超预期,几乎不可达成”的程度。
那不是无法达到满分吗?正是,要的就是这效果。人们在面对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时,往往能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前提是没有“压力”——与考核评价无关——OKR分值不影响成员的薪资晋升。这样设定旨在于激发个体潜力,让成员有动力不断地向目标奋进,甚至产生突破性创新。
与考核评价无关那绩效怎么考核呢?可以考虑360℃环评或同行评议,让最了解被考核人工作的人评价。而且是基于项目,而非基于人的客观性评价。
让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分离,目标管理专注于价值创造,绩效考核聚焦价值评价,所以考评评的是成员的最终贡献,而不是OKR得分,让OKR充分发挥其目标激励的作用。
这正是OKR的独到之处,将目标管理和评价管理划分成了两个各自独立运作的系统。
5.OKR是全组织公开透明的
公开透明对于OKR本人,意味着一种承诺,从而增强其完成目标的动力;对于团队成员,可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同桌的他正往一个极富挑战性的目标靠近,同时,全组织的公开透明也能让全员可以追溯到组织更宏观的目标,知其价值,有助于成员建立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关联性。
公开透明也带来了社交反馈,即使没有IT系统,也可以促进团队内的分享和交流。想象一下中午吃饭——“嘿,你那个OKR对产品帮助很大呀!” “嘿,你的OKR很有挑战性哟,加油!”
同时,正向反馈和相互支持的氛围也有助于增强个体内在动机,进而让成员更具使命感和创造力。当然,并不是我们只做“正面”反馈,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团队更好地完成目标。
综上所述,就是OKR的独到之处,或是5条原则:
1. OKR要是共同参与的,自上而下兼顾自下而上;
2. OKR要是聚焦的,短周期性的;
3. Objectives要是能鼓舞人心的、能激发团队共鸣的;
4. Key Results要是有野心的,有一些挑战的,有些让你不舒服的(得分不影响考核);
5. OKR是全组织公开透明的(默认)。
实施OKR的流程是什么
KPI往往是自上而下的拆解,那OKR呢?咱们来看一个团队层面的非标准流程7步走:
1. 团队OKR众筹;
2. 团队OKR确定和公示;
3. 根据团队OKR制定个人OKR(它们存在关联性);
4. 个人OKR相互围观、反馈调整;
5. 根据个人OKR分解为若干行动计划(具体步骤/任务);
6. 实时更新OKR进度,周期性(周/月)评估;
7. 整个OKR周期结束评估,复盘总结,开启下一轮。
当然,在实施时,当根据团队实际情况调整。实施流程也不是一触而就的,每次周期结束总结时也可以调整下一次的流程。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你的。
如果说OKR是一个方法,那这方法背后所承载的管理哲学和管理理念究竟是什么?这是需要我们认清的,否则只是学会了怎么用,而不知为什么,说不定最后成了一个叫OKR的K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