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江畔太极情
1、此时秋风乍起,“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新安江风景秀丽,令人神往。画卷般的新安江山水,皖南段层林尽染,层青迭翠千万重。在初秋清晨,如同一位美少女蒙上了纱巾,更显风姿绰约、楚楚动人。
此时,唐朝诗人孟浩然所赞誉的那个“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江畔有个太极仙人,总会在每天的寅时三刻,在一团凝雾迷蒙中,演练起了他的太极。张弛有度,刚柔并济,身子骨轻灵得飘飘欲仙,百炼成钢绕指柔般在晨雾中若隐若现。炉火纯青的技艺出神入化,白色衣裤风中翩跹,既有道家的风骨峭峻,也有儒家的温文尔雅。
此时,“人远禽鱼静,山空水木寒”。这缥缈之境,唯有太极仙人长袖舞拳,脚在地面划出一道清逸出尘的弧线。一身筋骨通透,每个关节融会贯通,用意念汲取天地之精华;那轻灵虚无的气势,上下相随,完整一气,与这青山绿水辉映。
这样一位仙风道骨的人,竟然让我们邂逅于新安江畔,邂逅于那个过雨荷花满院香的七月。那次我们一行人来徽州疗休养,仙人带我们学习徽式太极易筋经,这是何等的缘分与福报。
团里的许多人听说每天六点半要起床练习,都吓倒了。有师兄还调侃:太极拳么,就是两手抱个西瓜,啪的中间砍一刀,左边抱半个,右边抱半个……说着还手舞足蹈地演示,大家笑得前俯后仰。八天时间里能坚持到最后的只有我、洁、伟三人。
新安江畔太极情2、在黄山碧桂园凤凰酒店花园的树荫婆娑里,在莺啼鸟啭的清风徐徐里,我们静静地跟着老师练习。除了细流潺潺声,风拂绿竹沙沙声,云水禅心的袅袅妙音,所有一切仿佛都是静止的。每天半小时,这美妙的时光,宛如从前心中那只远飞的纸鸢,归来驻足心房。
说真的,在没有见识老师前,我从来未接触过太极拳,以为是老年人的慢动作,垂死挣扎样,请宽恕我的无知。繁忙的工作,风风火火的生活早已把自己锤炼成饱经风霜、风尘仆仆的样子。
好,我们现在开始练习!这是仙人低沉又中气十足的开场白。他话不多,年届花甲、敦厚朴实、身板硬朗,“不言而信、不怒而威”自有一番庄重感。当他伸出双手,伸展那长长有力的手臂时,那背影白杨树般坚挺,方正的动作显得不卑不亢。
我们随着他的示范起起落落,那些下蹲的、转动的、开背的、双龙探、大马翻身、双勾拳、十字手、正面云手、反云手、穿掌……累得我们晕头转向气喘吁吁又手忙脚乱。
可仙人自始至终都身轻如燕、一丝不苟,脚踏实地犹如深根大树,似乎那个宽阔的身子里蕴藏着惊人的力量,随时可以爆发。他不紧不慢地运转,不紧不慢地讲解,不紧不慢地点拨,方寸之间全是岁月积淀的从容淡定。与仙人相处自然而然地让你心生一份宁静,仿佛纵使百年光阴,也不过是一朵花开的时间。
我们迫不及待地要来了仙人的微信和QQ,因为想问他要这套拳的视频。仙人的微信QQ头像是他习武的照片,用了实名“黄山徽式太极吴新华”,连同电话号码也一同出现。一看就是个光明磊落的人,行不改色坐不改名。
吴老师告诉我们徽式太极功拳易筋经始于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为徽州刺史程灵洗大将军所创。将军有句至理名言:太极,非纯功于易筋经而不能得!他又说起了歙县,来自于老子的《道德经》“欲将歙之,必固张之。”老师说这些话时文绉绉的,令人心头一颤,一扫武夫形象,文武双全呀!
我们把吴老师的整套操从背面拍摄下来,他边演示,边为每个关键动作配上如沐春风的讲解,他缓缓地放慢动作,清晰的话语,都是为了方便我们以后的练习。
新安江畔太极情3、八天匆匆一别,和吴老师说过的话不过十来句,但他已经在我们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虚空如云,中正如松”,拳如人,人如拳,这就是我们的吴老师,别名云松居士。这是一个很容易让人生起信任感与亲切感的人,回想起吴老师教的一招一式,刚正不阿、文武之道。
仰慕老师而恋上太极,师父领进门,修行靠自己。回到家,每天早上,我都要来到小区的花园,打开视频,从每一个分解动作学起,我学得极其认真,但又不得要领。有次闺蜜来,看见这忘我投入的一幕,噗嗤一笑:你用这么大的力气打太极,硬邦邦的简直就是广播体操。
闺蜜的这番话引起了我的思考,于是我静下心来观摩吴老师的视频。有天洁转发一个名为君临天下的人分享的视频,视频里吴老师整套徽武太极易筋经,行云流水,连绵不绝,神形具备。
“寂寂凝神太极初,无心应物等空虚”,老师的拳仿佛是他前世缘定三生的恋人,转辗红尘终又痴情重逢,悱恻缠绵;又如梁祝化蝶,生死相依,忠贞不渝。那拳静如山岳,动若江河,人拳合一却又脉脉含情。在拳术中我竟嗅到了藏踪蹑迹的文化底蕴,这正是老师与众不同的高明。
为了观看更多吴老师的打拳视频,我加了君临天下的QQ,竟然光顾着看他空间里发布的视频,忘了打声招呼,对不起了素昧平生的朋友!
4、感谢互联网,正是网络让我慢慢深入了解吴新华老师。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吴老师出生于底蕴深厚的徽州,来自武术世家。他始终坚信太极发源于自己的故乡,黟山又名“黑多山”即黄山古称,与白际山脉相对,是天然太极黑白阴阳之象。当黑白日夜旋转,星转斗移,便成了灰色,徽州因运而生。这就是他心心念念生生不息的故乡,他热恋的太极之乡。
十岁,小新华已经跟着家父传习徽州传统武术。扎小马步、举石锁、抛石锁、举杠铃、打沙袋,练习腿功、掌功、指功……父亲也是当地响当当的一名武士。小新华从小表现出的天赋与刻苦,让父亲总是眉宇眼梢情不自禁露出赞许。正是这种赞许,升腾起他小小的理想:为徽武为太极奋斗终生。
小新华经常听父亲和同道中人谈及家乡英雄汪华,忠君爱国,赫赫英名满神州,称他为徽州魂。汪华集儒释道于一身,文韬武略,拥有非凡军事才能和政治谋略。因此小新华心里也树立了凛然的正气,他爱武术也爱看书,成了一个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
中学时期,新华已经觉得父亲教的不过瘾,和同学翻山越岭,找到了隐居山里的老道士叶洪福。鹤发童颜的叶老问及习武原因,他掷地有声:向前辈汪华学习。老道士心头一震,但又提出条件:要么不学,要学必须三年满师,此外学武先学医。
新华不住点头,他每天放学后就跟着师傅学习,叶老门下学了道家四门云手、滚桩、双拐、短棍、八仙地趟拳、散手等。又神农尝百草般的辨析各种中草药,翻阅医学古籍,为他以后几十年行医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年满师后,俊武少年的新华升入了高中,但对武术的热爱仍孜孜不倦。他邂逅了祖籍婺源的老镖师程和平。程师教的是过去徽州保镖练的武功,徽商的保镖犹如皇帝的禁卫军。他教的拳招法刁钻,出手不留情,急功近效,没有花架。也正是这样的拳术培育了新华勇敢踏实方正的本性。
上苍总会恩赐那些一次又一次爱上自己心中梦想的人们。
七十年代中期已成英俊小伙的新华高中毕业后,又陆续有机会拜访歙县王村一带五位武术老师,系统学习徽州武术,道家拳术,南少林拳等。什么神掌、洪拳、醉八仙,梅花拳、黑虎偷心拳、三十七手快拳、小四门、大四门;什么短棍、短刀、齐眉棍、杨家枪、板凳花、毛巾花、火流星、双手拐;什么八段锦、气功,简直是见一样爱一样,学一样精一样。
而老师们也特别厚爱这个懂事又知恩图报的小伙子,无私地把自己的看家本领传授。新华与人不同处,在于一有闲暇就捧着书在看,还挥毫练书法。因为他牢记师傅的一句话:武功的最高境界一定是转化为文的。
新安江畔太极情5、当我闭门造车江郎才尽仿佛胸无点墨时,我想还是微信采访一下吴老师。我以职业习惯,小学老师布置学生作业的样子提问:一路走来,您最大的困难,最大的幸福,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是什么支撑您五十年来勤学苦练?
我本以为吴老师会热血沸腾慷慨激扬,哪知他只是淡淡地回答“热爱”,受前辈影响“好男儿要文武双全”!源于热爱因此排除了一切困难。
而老师最大的幸福是不仅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而且通过太极功的传授把许多人的病给治好喽!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养生祛病、强身健体的功夫传给有缘人,让徽州的传统武学有所传承。
我也依稀记得在一篇记者的采访报道中,吴老师感慨学习传统武术的人越来越少了,自己二十几个徒弟,成熟者也都四五十岁了,过去是徒弟挑师傅,现在是师傅挑徒弟!
新安江畔太极情吴老师倍感欣慰的是一些徒弟脱颖而出,胡云河便是其中一位高徒。啊!时光宝盒打开了,胡老师也曾在碧桂园教过我们几天。那是个直率,笑声朗朗的女子,干练伶俐。当看到我们东倒西歪造型奇特时,忍不住爆发大笑,使得我们距离一下子拉近,毫无违和感。
可惜,当时我们都只顾着聚焦吴老师,未多交谈。那个打拳霍霍,花木兰般的女子,师傅让她给我们讲解。只听得她谦虚地回答:我说不来的,只会做,你来说吧!然后一直在前面示范给我们看,这一定是个行动多于言语,有主见的女子。
胡云河老师别名云鹤居士,自幼体弱多病,启蒙于陈基鸿老师。从一开始的单纯强身怯病到不由自主的爱上太极,终成了须臾不离的珍宝。
有天师傅带她慕名去拜访吴新华老师,学习传统太极功拳。她刻苦勤奋,不惧畏难,是棵好苗。遇到高难度的动作,毫不退怯,不断练习,反复推敲,精益求精直至练到极致为止。因此深受吴老师器重,悉心指导。跟随吴老师,她学了徽州太极易筋经、徽武一极功拳129式,太极剑、推手等等。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暑往寒来春复秋,整整八年,夏练三伏暑,冬练九寒天。云鹤付出了别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和汗水,她一个云手可以反复练习一小时,太极步可以走上两小时,这是何等的毅力!终成吴老师的得意门生与首屈一指的高徒。
新安江畔太极情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如今云鹤面色红润、体态轻盈,已经是独挡一面的太极教练,教学时一丝不苟、认真细致,深受学员欢迎。
她也随着吴老师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武林大会,参与中美太极交流大会,飒爽英姿留美名。在安徽省第四届太极演武大会上,她那侠女般的出手,巾帼不让须眉。一袭粉衣,一扎马尾辫,随着拳势飘扬;出尘如仙,傲世而立,恍若仙子下凡。
新安江晨练,她江边舞剑时,白衣如云,长剑胜雪,说不尽的美丽清雅,高贵绝俗。尤其是和吴老师一起表演的太极推手与三十七式快拳。两人的太极手上下相随,触之即应;随心所欲,左右逢源,方寸不乱;简直天衣无缝,合为一体。
真羡慕云鹤老师练就一身非凡武艺,在太极拳舞台上与吴老师心有灵犀、比翼双飞。
但云鹤老师也是务实低调的人,她特别喜欢钻研对功法的修炼。因为她要以自身练功强体之宝贵经验与获益,分享给更多的人。她常对学员说:你看我,练练没病了,这功法肯定是好东西!她同样在为徽武太极的传承贡献着绵薄之力。
我们有幸跟随吴老师学拳也是有缘人吧!如今每天跟着老师的视频一遍遍习拳,仿佛就在老师身边。有天早上看到一个老师快拳视频,眼花缭乱的步伐与手势,问了他才知竟然30秒48个动作,如此身手敏捷令人乍舌。
亲其师,信其道,爱屋及乌吧!我时常会去看吴老师的文章与打拳视频,越发的迷恋上这套徽武太极易筋经,练习得也更起劲。
一天,雅兴的吴老师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组新安江畔与同道打拳的照片,还附上小诗一首:荷池古亭悠,鸟语太极情;虚空绵如云,中定似青松。看得我恨不得像小鸟般飞过去一起打拳。
正想入非非时,吴老师语重心长地留言了:太极拳功夫不能赠送,也不能继承。只有忙里抽闲着练,只有持之以恒地练,方有奇效。啊!吴老师真的是仙人了,竟然看出了我羡慕又急功近利的心思。
静心再读吴老师的文章,才知那个被他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徽武太极,真正接触到是1981年,他作为乡里的团干部参加合肥培训,拜师学到姜容樵传的八卦掌。
回家后每天早起河边演练,被高人黄宝川发现,教他蚕丝太极手和太极易筋经。又教他炼精化气的子午周天功、胎息内养功。以后吴老师有幸学到杨派吴式班候小架,善于思索的他发现杨氏、吴氏太极拳里的大多数招数与徽派传统武术套路里的动作极为相似。从小打下的深厚武术基础又为他学太极如虎添翼,他领悟快学得快,能把精髓化为己有。
天道酬勤,吴老师人品所选择的吸引力法则,使得他的拳路一路顺风,他总能得到高人指点吸到高人能量。他得以拜访到徐国昌、吴鸿鼎、陆可可三位大师;也得到井森金、寿观顺两位武术大师的真传。五十年潜心修炼,风雨兼程,终成徽州传统武术的优秀传承人。
吴老师总是谆谆教导我们:要学好真正的太极功夫,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化知识,还要有对传统武学知识的钻研,更要有良好的品德修养。
老师本身就是这样的楷模,在多种场合谦逊地说:作为徽州人,大家都把获得真正太极拳真缔作为一种美好文化遗产来继承,对徽州古代先贤们那是一种最好的敬慰。我愿与大家一同为发扬、传承徽州传统武学文化,发展黄山市太极健身运动而贡献微薄力量。
新安江畔太极情6、有天,我在网上惊喜地看见了吴老师写的论文《张三丰是太极功拳与内家拳的法则》。老师丰厚的笔力,引经据典,深入浅出,以辨证的思想写出他所要阐述的理论。他说,得道家思想的人知道,三:代表阳,是乾卦;丰:则是三中间被一竖打断了,乾卦变成了坤卦,代表阴;因此“三丰”代表乾坤合一、阴阳对立共存。而张字在徽武中就是松功的意思。当然老师的论文洋洋洒洒八千多字,非我能词穷。此文还被武当学术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
如此神奇通俗易懂的的说理让我这个门外汉也变得仿佛精通此道了。我竟然有这样的翩翩遐想:大师之所以得道成仙,原来是长久练习丹田之气上升到了头顶的百会穴,阴阳刚柔并济,那股强大的力量,扶摇直上九重霄……
练拳之外,吴老师是个十足风雅颂的人物,他喜欢书法,画国画,还喜欢唱京戏,生旦净末丑都能露一手。更喜欢拉京胡、吹笛子。我想老师莫非真是生活在凡尘中的仙灵,而我们何德何能竟受真传。
如今每天早晚雷打不动的一套徽武太极易筋经,是我和洁的人生必修课。当我们舞拳时,吴老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就会浮现,就不敢松懈。耳畔仿佛又听到老师的教诲:“练好太极拳,其实就是在读一本大自然与中国古代先贤文化哲理的圣书”。而我们竟也亦能流畅打完全套拳,开始朝轻灵柔绵发展。
我总以为吴老师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但洁却不赞同,她说老师位卑未敢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她回忆,那次疗休养,她因腿疾无法攀爬齐云山,于是和老师还有导游一起在宾馆吃自助餐,他们聊得挺欢。
吴老师说了许多当今社会弊端,他分析得透彻,对这个既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显得义愤填膺。从洁的描述里我彷佛看到吴老师奋臂大呼、仗义执言,这着实让我吃惊。
洁说老师还夸奖我们以平常心,学本份拳,反而能入门快,有学习的幸福感,他也更愿意以轻松的姿态教授我们。
然而,自从加了吴老师微信,他忧国忧民这种感觉就更强烈的。他的朋友圈除了发关于太极的,最多的就是针砭时事。今年的9月9日,是毛泽东主席逝世纪念日,吴老师在微信上转发了毛主席写于1917年的《心之力》。
他写的那段编语我至今难忘:华夏文化,文武同源。伟人心怀大志,虽路途艰辛,终靠心力意志,至华夏一统。而武学之路,亦是由:招、力、巧、灵,至最高境界为“心驱意使”也,不可停留在蛮力拆招之始。伟人博古通今,文滔武略,天地人,精气神,无不心领神悟。吾等后辈,学其思想,继其遗志,振兴华夏,心随意忠,无往不胜!
新安江畔太极情
请记住我们的太极大师——吴新华
黄山徽武太极文化传媒公司总经理
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全球功夫网、杂志、专家委员会专家
徽州传统武术徽派太极功拳传人
传统杨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传人
第五届世界传统武术节
北京国际武术文化交流大会
武当山国际演武大会等比赛荣获金牌十一枚
被评为当代武术名家,并获得特殊贡献奖
“天开神秀、大道齐云”,齐云山那座充满神秘气息的道教名山,是吴老师隐居练武闭关之处。别致的“小壶天洞”是当年张三丰在齐云山经常练功的地方,而如今也成了老师的习所。或许他在回忆在思忖在汲取。
其实我们的吴老师也是一个赤子之心的顽童,打拳之余,就在山里和金鱼嬉戏,与山鸟呢喃,与猴子玩耍……
吴老师的拳漂洋过海去,我看到有个视频是他在美国表演。他的学生中外皆有,贫民百姓、商贾殷富,各色人等,但老师始终以平等谦逊的心传授着他一生的挚爱。
新安江畔太极情7、很难想象,分别后我和吴老师只是隔着手机屏幕看到各自的朋友圈,我们从没有通过话。我却竟然斗胆写下这样的文章,诚惶诚恐班门弄斧,纯粹缘于冰清如玉的热爱,而非火眼金睛者洞察的如是说如是想。老师,您不会怪罪吧!
就如远方的朋友一紫说的那样,有些人今生能碰到已经是上苍的恩赐了,何必惊扰这份天赐之美。
我想:人与人交往一旦发现内心的束缚就会望而却步,只曾寥寥几句话几面之缘的吴老师却鲜然而活心中。他使我们相信,这个世界纵然繁华都落尽,纵然一切成烟云,那些有趣高尚,努力生长的灵魂,总在心中开出春天的绿意秋天的丰收!
相信老师是个闲云野鹤般的人,不喜被人惦记,君子之交淡如水恰是分寸。不知我在南柯一梦,现实与想象,虚实交替中写的此文老师会是怎样感受,是哑然失笑一声以己度人,还是轻叹一口气世间的人终未能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