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把梳子梳理着苗族人的民族文化,木屑流逝着岁月
undefined_腾讯视频
苗族木梳制作技艺丨苗族木梳是苗家女人不可缺少的心爱之物,每一个苗家女人都拥有几把木梳。除梳头外,苗家姑娘还将木梳做头饰之用。苗族匠人们把苗家的图腾和苗族特有的符号标记一一刻画在木梳上,一是记录苗家祖先的英勇事迹和勤劳勇敢的形象,而是为了展示木梳的造型美丽、样式大方,其工艺特色和审美意识特别讲究。
匚 雷公山脚的老匠人
作为苗疆圣地的雷公山,是苗岭山脉的主峰,被苗族人民视为“母亲山”。在雷公山上,长有一种当地人称之为“水丝木”的木材,是千百年来当地匠人用来制作木梳的主要原材料。摄制组一行来到了雷公山脚下的羊排村,寻访做了40多年苗族木梳的老艺人杨光学。
羊排村是一个依山而建的苗寨,砖木混合的苗家建筑层层叠叠,风景秀丽。而山的对面却又一个巨大的建筑工地,机器轰鸣,尘土铺天盖地。
进了杨光学老人的院子后,却另有一番清净——一处葡萄架子横在当空,高高低低的盆栽植物错落有致,几朵不知名的小花正兀自灿烂。71岁的杨光学老人正站在院子中间,带着一脸憨厚的笑容。
匚 祖传手艺,是苗家姑娘戴在头上的美丽
苗女重服饰、重头饰。贵州的苗族拥有许多个分支,各个分支苗女的发式各不相同,却都有将木梳当发饰的习惯,只是木梳的尺寸样式不同。
因此,梳子可谓是苗家女人的心爱之物,每一个苗女都有好几把木梳,就像杨光学老人说的,“苗家女人离了木梳就活不了。”
杨光学的木梳制作技艺源自家传,小时候经常跟在父亲身边帮忙。六十年代雷山的冬天异常寒冷,他成天拿着磨石给梳子打磨,把手都给冻烂了,于是想偷懒。
父亲就骂:“你吃不了苦,你就吃不上饭”。老一辈的手艺人惯用类似直白的言语来传递朴素的生活哲理。在父亲的逼迫下,杨光学逐渐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手艺人。
匚 我要把木梳做下去
杨光学经常带着木梳,去集市上摆摊,生意时好时坏。从八几年的两三块钱一把,一直到现在的十几、二十一把,一茬一茬的苗家女人,戴着他制作的木梳,渐渐长大,慢慢变老。
老人已经记不清这辈子他做了多少个木梳,只记得一直在做,不停地在做。哪怕是如今已是70多岁高龄,他依旧每天要做10多个小时的梳子。
杨光学做一把木梳能挣6块钱,一天能做7到10把。如此微薄的收入让许多像他一样的手艺人纷纷改行,而老人却毫不在乎。
他说不出什么道理,只会用浓重的口音说:“只要人们需要,我就一定要做。哪怕只有一个人需要,我都一定要把木梳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