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章收获

2019-02-19  本文已影响0人  小女子威武

今天看了一篇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写的一篇文章——读书的意义。文章通过追溯我国哲学家对读书意义的见解,来强调读书与学习的关系。读书是为了明理,是为了修身养性。孔子是我国古代圣人之一,他的儒家经典,就是一个“儒”字,指读书人,在古代读书人的地位是很高的,广受大家的尊重。而孔子认为“好学”是最突出的一种德行,也是对“好学”评价最高的。就我以前工作的经验,我的领导和公司的主管们都爱读书,但是看的都是专业方面的书。在他们眼中读书是为了能运用到工作上,对解决工作上遇到的问题有所帮助的。还专门学习了拆书帮这个培训课程。拆书帮的意义就是不用整本书都读,而是只读对你工作有用的部分,这样节省时间又能解决问题。但在我看来这个目的有点功利性。柴大人看书也是追求的是“好读书,不求甚解”。而我看的这篇文章,说的是读书分为两种,一种是读专业类的书,一种是读非专业类书。看非专业类书时,是可以不求甚解的。但是看专业类的书,就得“甚解其意”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朱熹的“理学”主张既要读书也要养性。既要读书又要培养心性。就是要使思想跟行为可以保持高度一致,而不是你这么做了,心里却是不认同的。读书的意义是,不但身体和行为要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同样思想动机也要符合行为的道德标准。而王阳明的“心学”只是强调心性的修养,可以不读书。现在看来如果要对社会、人以及人际关系的保持理性见解的话,就需要读书。文章还说了要读一些经典的书籍,读对人类生命处境有思考的书籍和一些文学作品。这样看下来,公司领导那种读书的方式是正确的,因为类似看育儿方面的书,并不是她们的专业,可以只看对她们有用的部分。但是不能只看对你有用的书,如果想要完善自己的人格,就必须广泛阅读。

文章还说:好的传记对青年人兴起、立志起到很好的影响作用。所以个人认为可以让孩子在小的时候多读一些伟大人物的传记,有助于帮她立志,树立远大的目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在小的时候就是完全没有目标,所以之前也被推荐看过一些人物传记方面的书,所以我觉得这一点说的很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