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效应》小感(1)

2023-12-06  本文已影响0人  木子颜晗

今儿,正式提交《效应》作业。

与这本书的相遇,因“心理”而起,却囹圄于“效应”无法自拔。主要是因为有些浅。

是哪一种感觉呢?就像白蜡,嚼而无味,又像素汤,淡而寡味。铺陈大,却浮而粗,为了说明理论的案例,也略有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困惑感。

不过,就当接着这本广泛的心理学,复习前知,探索新知了罢!

在目前读到的部分,以“记忆”为主要线索,讲了集中效应。其中,让我有所想的是u型效应,讲了40分钟内,记忆兴奋的时间分布。这对于老师还说,算是入门的功课。在课的开端精彩引入,并利用认知冲突搭建新旧知识桥梁,引发探索,从而顺利传达新知识新技能,中间段我们练习、巩固,课堂后半段,我们总结、出成果。

期末即将来临,在复习情景下,如何科学、有趣地进行记忆分割点呢?既不脱离语文学习情景,又能够作为课堂活力的唤醒活动,我想做如下探索:

第一种:儿歌配乐诵。以单元难记得生字为创作内容,编写4句儿歌,配以活力四射的音乐,在课中进行朗读。一方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运用,另一方面,略做放松,为后半节课做铺垫。创作者,可以是老师,也可以征集学生中间的优秀作品,也作为创作的鼓励。

第二种,课本新歌。我们班今儿在给豆丁们分欠字旁和反文旁的时候,观看了一段字理溯源的视频,他们了解到,“歌”是由在农田间劳作的人们放松时随意吟出来的各种小调发展而来,我顺势鼓励他们:古时候的诗都是歌词,可以自己搭配小调唱出来,现在的文章也可以试一试。虽是突发奇想,但也可以勉强一试,让他们选择课文,自主编创,课文内容也巩固了,课堂也做调休了,也算一新的尝试。

第三种:让课文动起来吧。这本书有好多都是可以通过演一演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何不把课中的2-3分钟,给他们搭建个舞台,让小组还演一演。甚至课外的故事也可以。

这样想一想,似乎期末也不难熬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