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疗愈师(系列专题)身心灵成长故事

我们是如何推开关系的

2020-04-04  本文已影响0人  齐小赤

​L姑娘微信上加我,说,“你怎么把我给删掉了?!”

那一瞬间,我感觉羞愧,无地自容,有一种做坏事被当场抓住的罪恶感。

L姑娘是我在一年前,认识的邻居。可爱大方,聪明伶俐,气质绝佳。我很喜欢她,从开始不认识,到慢慢熟悉起来。后来她毕业搬家考研求职,离开了住的地方。

所以,在她离开之后,过了几个月,某一天的晚上,我看过她的朋友圈之后,认定,这个人不大可能再跟我会有交集,关系已经不复存在了,留着联系方式干嘛,删了吧。

结果,现在被当场抓包。

L姑娘心心念念惦记我,来我的城市面试,一定要来看我,请我吃饭,给我带礼物,还要来我住的公寓过夜,说可以跟我说说话。

我很感动,是真的感动。这份感动,让我突然对自己内在的模式有了一份清醒的觉察,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一直很难看清的一些暗点,我忽然领悟了。

我为什么要删掉对方?我觉察,删掉对方的动机,是我的头脑虚构了一个,关于关系的模型。

在这个关系模型里,关系只有两种模式,要么是有联系,要么是没联系。有联系的就是生,没联系的就是死。如果,对方超过一段时间没跟我联系,那么我的头脑就会单方面判断,这段关系已经走到尽头,over。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的行为很靠谱。在线上,我倾向于,退群、删人、拉黑,特别钟情于干这个,还美其名曰,“断舍离”。但实际上,“你怎么把我删了?”,“你怎么退群了?”,“你又拉黑我了?”这样的事,并不少。

我觉察到,我所有这类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假设的预判,那就是,关系是不好的,是糟糕的,是坏的,是脆弱的,是不堪一击的。

所以,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我的头脑马上会发出指令,“关系已经坏掉了,立即结束。”

头脑为啥要虚构这样的模型呢?我继续觉察,发现了我的内在模式。

在我的内在,我是恐惧关系的,我害怕关系会伤害我,所以我时刻都在保护我自己,警惕关系中的伤害,一有苗头,立马撤退。

而同时,我极其被动,我只会被动的等待关系中的对方,发来信号。假如这个信号迟迟不来,或者我发出的信号,收不到回应,那么这段关系就是完蛋了。

所有的这一切的目的,都是在保护自我,害怕自我破碎受伤。所以,在L姑娘说,要来看我的时候,当时我内在的一个念头是,不,我不想跟别人接触,别让她来了,我觉得很麻烦。

这就是我长期孤单的原因,总是在无意识的推开各种关系,避免跟他人打交道。

很多人都有这种类似的模式,L姑娘到我这里住宿过夜,各种客气,生怕打搅,带了礼物买了花,洗漱的时候,又忽然说,是不是应该尊重我的私人空间,她可以去住酒店。

我知道她真心是个好姑娘,但我感受到,她也在无意识的用同样的方式,推开关系。

我跟她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在相互打搅,相互麻烦,相互需要的基础上建立的。包括她说,以后要独立,不想依赖别人,但真实的关系,就是需要一定程度的依赖。

绝对的独立,过分的尊重,频繁的客气,其实,背后的潜台词是,不,我不需要关系,不想建立关系。

没有关系,就没有情感能量的流动,人就会慢慢的失去生命力。说实话,那一刻,我想抱抱L姑娘,因为我感受到她的紧绷、僵硬和竭力保护自己。

我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我意识到,习惯性推开关系的背后,是我曾经的成长经历。原生家庭里,充斥了太多的伤害、控制和不认可,让我对于关系,格外回避和敏感。以至于,潜意识里把关系跟麻烦和伤害划等号。

看清楚这些后,我意识到,关系从来不是简单的,0或者1,有或者没有。真实的关系,永远是需要在一个时间线上去看的,它应该是富有弹性的,流动的。就像时隔一年之后,我和L姑娘的重聚,我们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完蛋,依然很好。

所以。我决定以后反着来,不删,不拉黑,不退群。带着意识活在真实里,体验真实的关系就好。

                                                                            -END-

齐小赤  |  猫奴兼身心灵疗愈师 |  公众号:qxc421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