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教学手记

2022-01-07  本文已影响0人  温暖的语文

2012年7月,我有幸参加全国首届“教育艺术杯”语文课堂教学观摩大赛,执教了孙犁的小说《荷花淀》并首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大家对这篇小说并不陌生,但我与其缘源颇深,说来话长。溯及2009年10月雨秋,我参加在沾化一中举行的市教学能手评选,曾执教该课,被评为市教学能手。

况且一直钦羡语文名师能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优秀的教学设计,我便长期广订期刊,静坐蜗室,潜心揣摩和反复赏析,孜孜以求,探究规律。无论溽暑隆冬,还是夜阑晨曦,我秉持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信念,对《荷花淀》教学设计打磨了两年多,记不清执教了多少遍,“手术”了多少次。2011年12月,终于在《语文建设》发表了一篇具有继承性和创新性的教学设计,得到了编辑老师满腔热情的鼓励。记忆犹新,编者按语:“《荷花淀》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传统篇目。小说运用诗化的语言描写战争中的女人,朴素清新、细腻逼真、富有诗情画意,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女性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蒋文学老师在把握情节的基础上,鉴赏小说的语言,也把教学重点放在分析人物形象上,探究人物的人性美和精神美……”

常言道,此一时彼一时也。随着坚持不懈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个人对语文教学的本质规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准确的把握,对同课异构、一文多教有了更新远的追求。教学理念、文体(或文本)特征、内容主题不同,教学设计的目标、活动、评价等也应不同。千招万式,教无定法,皆需因时因地因文因境因人而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阶出新。小说《荷花淀》的艺术审美特质是写意,表现为环境描写意境化、人物形象扁平化、场面处理浪漫化等方面。如果突出审美特质来教学,该怎样设计?它是诗体小说,但“诗”在哪里?教学小说如何表现诗意?

程少堂老师说“语言是基点和中心点,文章是重点,文学是美点,文化是亮点”。但形象而言,我窃以为“一语三文”之间是“眼珠子”和“眼睫毛”“眼眶子”“眼眉毛”的主次关系。语文新课标规定以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为中心,而聚焦于“语用”,这不仅要在教学理念上牢固确立,而且要在教学实践中具体落实,深思慎行和迁移创新。咬定“语用”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以语言为中心,鉴赏语言美,批文入情,含英咀华。犹如砸一偌大煤块,大锤子轮下去,哗啦一声响,溅一身煤灰、煤屑,哑然无奈。如果抓住语言导学文本就会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问题迎刃而解。这就像找准和抓住了大煤块的缝隙,小锤叮当,节奏铿锵,把一大块煤轻而易举地敲碎了,使之燃起熊熊火焰。因此,课堂教学要有抓手,抓住文本特征等来精心设计教学,开辟一个新颖快捷的角度,探觅一个引人入胜的切点,教学才会有的放矢,不瘟不火,恰如其分,游刃有余。

小说与诗的结合有两种方式:①借诗的语言形式(叙事诗)来写小说,为诗体小说。它是具有小说特点的一种叙事诗,与一般叙事诗相比,它不仅篇幅长,更主要的是它像小说那样,要比较细致地描绘人物性格,有完整的情节结构。但它是用诗的语言描写的,能抒发更强烈的感情,而描写又往往不如小说细致具体。如拜伦的《唐璜》、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②使诗的意蕴内化到小说中去,为诗化小说,如孙犁的《荷花淀》,即此类小说代表。诗化小说作为小说的一种样式,也具有人物、环境、情节三要素,但和一般小说相比这三要素又有独特之处。如《荷花淀》虚化人物,淡化情节,环境描写意境化,诗化语言,是“荷花淀派”的一个缩影。《荷花淀》富有诗情画意,抒情味尤浓,洋溢着浪漫主义气息和革命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又富有节奏感,遂称之为广义的“诗体小说”。《荷花淀》的审美角度在语言,审美核心也在语言,而鉴赏语言的归宿,即价值取向则在品味诗意美。以语言为抓手,通过品味语言力求品出诗意。而诗意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多内涵的概念,它是多元建构的。诗意有哪些构成因子呢?小说的语言美有哪些表现呢?是字词妙用,形式新颖,手法奇妙,还是情深理哲,意境深邃呢?这些都要围绕核心问题的探究来逐步解决。

蜂采百花酿蜜甜。广泛而仔细地观看了全国优质课视频,又阅读了许多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还不断从网上搜集有关时代背景、作者手记、荷花淀派风格等内容,兼收并蓄,厚积薄发。为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為一课一得,我反复斟酌确定学习目标为一条:鉴赏语言,品味诗意美。此外,尚为教学设计写了题记和导语——

题记:鉴赏语言是该小说阅读的重点,品味诗意是阅读的更高要求。教学分为品读和探究两步。品读有三个层次:感知认读,学生一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情感诵读,学生再读小说,体味文章情思;思辨悟读,学生三读小说,探讨文章主旨。探究则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即作者为什么回避描写本来硝烟弥漫、枪林弹雨、血肉横飞、残烈悲凉的战争,却把小说写得富有人情美、人性美、诗意美?主要采用分组合作共探究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品读语言,体味诗情。

导语,特为七月溽暑的课设计,从赏花谈起循循善诱,酝酿清凉、平和、舒畅的氛围,并且单刀直入,奔向目标——

在这炎热的夏天,我带来一幅画,希望能为大家送来一丝清凉。你看:花瓣的纹理描绘得这么精细、细致,就像小说的细节描写;两朵荷花彼此呼应,荷叶水草交错纵横,正在沟通交谈,就像小说的对话描写;背后是一片薄薄的青雾,烘托荷花,提供背景,就像小说的景物描写。显而易见,绘画和写作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这节课,我们大家一块儿学习孙犁的诗体小说《荷花淀》。

对于作者简介、时代背景、文体知识等并不急着按照教学常规循序投影,而是暂时搁置,蓄势待发。课前不跟学生见面,没有预习,学生甚至未读一遍课文,对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不了解,这是执教原汁原味的本真课。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对小说文本,学生需要整体感知,了解小说概貌。同时要激发学生兴趣,帮助树立信心,导向语言的鉴赏、诗意的品味。因此,便通过让学生拟定小标题的形式引导他们浏览小说,把握情节。

师:同学们发言,精彩纷呈。现在把你们的精彩拟题梳理一下。(一)都是鬼子惹的祸,鬼子来了,爱你一万年,乱世佳人。(二)衣裳代表我的心,隐形的翅膀,藕断丝连。(三)谁说女子不如男,不爱红装爱武装,迎接它的有猎枪,铿锵玫瑰。这些小标题蕴含着诗味,十分可贵。也请记录好四字小标题(出示图片)——endprint

(一)夫妻话别(开端);(二)探夫遇敌(发展);(三) 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段(尾声) ……

引导学生不断找出、划出并鉴赏景物描写的语句,独思、讨论、展示。教师久隐在学生活动的幕后,决不越俎代庖,而是重在导读,穿针引线,劈路架桥。然而,教师该隐则隐,该显则显,当讲则讲,当纵则纵。瞻之在前,忽焉于后。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绝不能喧宾夺主。哪怕风景再美,如果没有人的风景,就如同山没有水,人没有眼睛一样。课堂如果没有学生的主体活动风景,那就是平面沙漠、干涸罅隙。接着要求学生朗读《荷花淀》1-3段,抓住自己最喜欢的词语谈谈感受。

生:我喜欢“凉爽、干净、湿润润、柔滑修长”,写出了环境的优美和苇眉子柔韧的特点;“跳跃”一词最有味儿,写出了水生嫂劳动技术的熟练,表现了劳动的快乐心情。

生:“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是暗喻。“苇子的长城”表现苇子很多,还暗含团结抗敌的意味。

生:“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连用两个比喻,是博喻,以景衬人,情景交融,把景美、人美完美的统一起来写。

师:更衬托出了心灵美。你善于从字里行间找依据,读得细致。

生:我喜欢“银白世界”、“薄薄透明”、“新鲜的荷叶荷花香”,画面色调是银白、透明、清新的,感觉很唯美,充满诗情画意。

生:“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也不知道。”写白洋淀物产丰富,采用“不知道”、“不知道”的连贯句式,用否定语气表达了更强烈的肯定语意,暗示数量之多。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这句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师:为什么让别人来夸赞呢?

生(齐答):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上课伊始,学生还把握不住诗脉,品不出诗味。为启迪和加深学生对诗意内涵的理解,当讲则讲,相机点拨(出示图片)——

小说开头,把女人正在编席子这个劳动场面完全诗化了。写她“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白雪、白云通常给人以如在仙境里的纯洁澄澈的诗感。她“有时望望淀里”是因为她有心事,一边在劳动,一边在等丈夫回家。这心事,不是采用一般小说的叙事方式来表现,而是通过散文诗的笔法来描绘的,使读者欣赏到她完全诗化了的心灵世界,这就显得诗意盎然、回味无穷。

继续引导学生从人物、情节、主题三方面,谈谈景物描写的作用。启发他们带着镣铐跳舞,也可以打破镣铐自由舞蹈,自主确定赏析角度。一人回答,众生补正。最后由学生们自主总结出写景的作用:提供人物活动的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爱国主题。

生:皎洁的明月,干净的庭院;洁白的雪地,洁白的云彩;银白的世界,透明的薄雾;清爽的凉风,新鲜的荷香。环境氛围那么恬静明洁,如诗如画。

师:文章开篇富有诗情画意的景物描绘,将读者带入纯美的画卷中,进入一種圣洁的境界。

生:白洋淀这么美丽、富饶,决不能让鬼子破坏,男女老幼要同仇敌忾,奋勇杀敌,保家卫国。

师:有思想高度!正如《可爱的中国》所唱“若是那豺狼来了——”

生(齐唱):迎接它的有——猎枪!

师:请读老师写的《纪念冯安邦将军》(出示图片,生齐读)——

国是我国家是家,岂容日寇来践踏!万里长城人做砖,飞血英魂壮中华。

师:矛盾的散文《风景谈》中有一句话:“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荷花淀景美人更美,美在人性、人情。

生:荷花淀人,精神和心灵最美。

景物描写还具有暗示性,蕴含着诗意。引导学生继续去阅读发现,去讨论交流。诗意氤氲,引人入胜。

师:大家朗读下文,讨论问题(出示图片)——

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把“大荷叶”比喻成“铜墙铁壁”,暗示什么呢?

生:“粉色”使人联想到女性,白洋淀的普通妇女。

生:“哨兵”是战士,预示着白洋淀妇女们的成长方向。

生:苇荡里出现“哨兵”,暗示将展开一场激烈的战斗。

生:写荷叶,如铜墙铁壁,形象逼真;写荷花箭,如监视敌人的哨兵,斗志昂扬,寄托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这些都可以当作散文诗来读。

师:再看两段“水声描写”有什么心理暗示作用?“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

生:第一句节奏很慢,像段慢词,衬托出她们边划边聊、轻松悠闲的心情;第二句节奏很快,像句七绝,衬托出她们遇到鬼子后紧张、慌乱的心理。

生:第二句节奏,“哗哗,哗哗,哗哗哗!”越来越快,但并不慌乱,应该是一种紧张而又沉着的心态。

师:第一句中,音响富有节奏,缓慢而自然,使整个画面的诗情画意浑然一体。第二句中,音响节奏由缓慢而紧张,打破了整个画面的平淡冲和,注人了新的诗境,刚柔兼美。谁还有发现?请继续。

生:菱角被捞上来了,又被丢到水里去,把女人们找不到丈夫的落寞心情刻画得历历在目。菱角“又安安稳稳浮到水面上生长去了”,又引起人的联想:生长淀里的菱角,即便换了地方,也照样会安安稳稳地生长;更何况生长在淀里的坚强百姓?这不也是寓意深邃、诗意浓郁的描写吗?

小说的语言美除了表现在景物描写上,还有一些对话描写、细节描写的语句,写得神态活现,惟妙惟肖。然后请学生欣赏对话描写,品味诗意。要求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场,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话语,谈谈所表现的性格特征。引导学生赏析夫妻对话,走进人物心灵世界。指导分角色朗读要读出语气、感情,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endprint

生:“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表现了依依不舍,对丈夫的——情。

师:有点儿含蓄。就是——

生(齐答):真情、深情、爱情。

生:我喜欢水生父亲说的话:“水生,你干的是光荣的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他父亲虽然年纪大了,但是深明大义,积极支持儿子痛杀日寇。

生:真是老当益壮,同仇敌忾。飞瀑之下,必有深潭!

生:“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对敌人恨得入骨,对亲人爱得入髓。夫妻之情忠贞不渝。

师(出示图片):最后水生的三句嘱咐,对前两句,女人用了两个“嗯”字来答,言简意赅,再次表现了那复杂的心理,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而对后一句嘱咐,女人是“流着泪答应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夫妻之情,最忠贞,最淳朴,最经典。可杀不可辱,人格国格永不弃。这种刚毅与柔情,表现出抗战时期根据地妇女特有的时代风采。作者就是通过描述特殊环境里夫妻间的情感、志趣交流,重点发掘年轻妇女的心灵世界,热情讴歌高尚的情操,从而赋予小说一种内在诗意美。

言为心声,没有没有感情的语言,也没有没有语言的感情。语言的一枝一叶总关情。通过赏析语言可以把握人性、人情,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改写语段,对比阅读,可以褒贬分明,善恶昭然。采用分组探究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发展,增强团队合作意识。要求学生结合故事情節、环境描写、对话描写等,概述水生嫂的性格特征,教师点拨。从写作手法入手品析语言,即从环境描写、对话描写、细节描写的语段切入,使活动都向语言聚拢,思维的车轮便润滑滚动起来。

师:凤凰还要乌鸦衬。把原文“夫妻话别”改为以下对话,效果如何?请大家两人一组,读析对话。要读出人物的身份、口吻、性格特征(出示图片)——

鉴赏语言,对比阅读。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分析讨论该妇女性格。

女生:“你走,我不拦你,咱们一块儿走。”

男生:“我们是去打鬼子,你一个(老)娘们去干什么?不成。”

女生:“哪咋不成,你打鬼子,我可以帮你洗衣服,做做饭……”

男生:“不成,我不同意。队上也决不同意。”

女生:“呜——不嘛 !就不嘛!不然,咱俩离婚。”

生:我感觉她很像现在的某些女郎,嗲声嗲气,娇生惯养。

师:为什么把“娘们”读成了“老娘们”?

生:她不讲道理,不够开明。水生十分不满,厌恶嫌弃。

生:胡搅蛮缠,无理取闹。

生:娇里娇气,自私狭隘。

“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任务。可是在《荷花淀》中,作者似乎有意突破了规则,大大弱化了人物塑造的功能,不注重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和典型性,这就是人物形象的扁平化。当时,分角色朗读“五女探夫”对话后,做完人物性格配伍题,就有同学问:“水生嫂和四个女人为什么都没有自己的姓名?”这问得很好,表明学生观察仔细,思考深刻。表扬她后,我欣慰答疑:人物形象的扁平化表现在人物姓名的缺失。小说想表现的是一个英雄群像,而非突出某一个人。她们是中国普通劳动妇女的代表,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此外,人物形象的扁平化还表现在小说文本没有外貌描写。缺乏外貌描写的水生嫂和其他妇女的形象均是模糊的、粗线条的。她们只是作者意念的载体,成为抽象化的符号,缺乏性格的独立性。

小说的语言美除了表现在景物描写、对话描写上,还有细节描写,细腻逼真,以小见大。请学生欣赏以下文字(出示图片)——

细节性语言,心理描写。

朗读下文,讨论该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微妙复杂的心态。

当水生嫂听到丈夫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作者写到:“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生:水生嫂紧张慌乱,对丈夫去大部队很不满,听到消息后十分震恐。

生:我觉得她说的人物精神状态不对。首先应该是积极的,她支持丈夫去大部队,顾全大局。

生:我觉得“吮”是一种掩饰。她担心丈夫发现自己紧张慌乱的情态,影响丈夫参军抗日的积极性,也担心丈夫发现后会误认为自己不够开明,不够坚强和镇定。

生:我觉得,这是对鬼子的痛恨和对丈夫的挚爱激烈碰撞的结果,也是对丈夫去留艰难抉择的心灵火花。这是多么纠结矛盾、微妙复杂的心情。(获得热烈的掌声)

师:比较一下,如果把文字改为(出示图片)——她听后丢下苇眉子,突然尖叫一声,像根弹簧似的跳了起来,仿佛手指被毒蛇咬了一口。她慌忙地狠狠地抓住水生的手,大声嚷:“水生,你不——能——走!”性格怎样?

生(笑):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众生笑)

生:浮躁、暴躁、自私自利。

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简直就是一个摆摊的悍妇!

师:大家褒贬分明,思想活跃。在现实生活中真有这样个别的妇女,自私市侩,弄虚作假,但她只代表她自己,也穷得只剩下钱了(出示图片)——

“震动”“吮”这一细节描写非常传神地把水生嫂的内心矛盾表现了出来。深爱丈夫,不忍离别,但又能努力克制激烈情绪。她开始毫无思想准备,紧张慌乱,忙通过动作加以掩饰,镇定下来。可见她是识大体、明事理、有觉悟的农村妇女,不能让丈夫说自己软弱、落后、拖后腿。

《荷花淀》凭“诗化”语言创造了独特的美感,散发着真正的艺术魅力。而伦理情趣也造就了小说《荷花淀》的“诗化”特色。在文艺价值观上,孙犁继承了古代缘情派的文学倾向,强调家庭、家族中的“亲亲”“仁仁”,“重伦理,讲情趣”,小说重写人,不注重写事。写人时,又以写人与人之间的人情美、特定伦理范畴中的人性美为主,把人的感情发展到了诗化的境地。

《荷花淀》的创作目的在于表现人性美、人情美,而战争只不过是作者描述人物、表现主旨的一个素材、一个背景。有研究者曾说:“按照惯常的研究眼光,我们得承认,《荷花淀》是一篇战争题材的小说,然而就小说的整个艺术运思与话语操作来看,这又是一篇完全被非战争化了的战争小说。”它“有意识地避免正面展开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对交织着生与死搏斗的严酷战斗过程不作直接描写,而是采取将战争的血腥场面诗化和虚化的方式,着重表现人物丰富曲折的心理世界和情感世界”。为了深入探究这个学科问题,特设置了“思辨悟读”环节,让学生思考讨论,并顺势而为,放幻灯片,让学生了解“作家作品、时代背景、流派风格”等知识。endprint

生:她们把船摇进荷花淀,看见“几只野鸭扑楞楞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听见“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枪”。作者通过人物的视觉和听觉来描写,有人物的切身感受和體验,具有散文诗的笔调。

师:通过人物的感受和体验来描写,常常是诗歌的写法,把它用在小说里就别具一格,渲染和加强了小说的感情色彩,充分体现了孙犁小说的诗化风格。

生:“翻身”“扒”“露”一些动词表现了妇女们的灵活;“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更是巧妙地写出遭受惊吓后的妇女们愉悦而俏皮的心理,充满了浪漫诗意。

师:“长”字,赋予人植物的特性,人花一体,画面和谐,用了什么修辞?

生:拟物。

生:在一场紧张的战斗中,妇女们却在东张西望,寻找着自己的丈夫。这不是把一场战斗整个诗化了吗?与其说是在写战斗的紧张、激烈,不如说是在写这群妇女由惊吓转为喜悦、由紧张转为轻松愉快的心情。

师:由惊到喜,由张到弛,这种乐观、浪漫精神也造就了《荷花淀》的“诗化”特色(出示图片)——

茅盾说:“孙犁的创作有一贯的风格,他的散文富于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荷花淀派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小说的主题不在表现战争的残酷,而在表现解放区普通劳动妇女成长为革命战士的历程,这样处理也是为了让人们发现生活中的美。美的东西面临危险时,更容易激发人们保护它的欲望,夫妻情深、儿女情长和誓死捍卫、慷慨赴死之间并不矛盾。通过描写这些善良、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环境中表现出的人性光辉,来表现人民不畏强暴,保卫家园的精神。有国才有家,有对亲人的深情才有对国家的忠诚。

小说之美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美不胜收,美得醉人。仿佛一桌丰盛的午餐,五香十色;仿佛一篮闪着露珠的冬枣,清脆甜蜜。而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是鉴赏语言,品味诗意美。探究本文的诗化特征表现在语言、人物、主题诸方面,是“外生态”和“内宇宙”的和谐体现;而语言美表现于景物描写、对话描写、细节描写的语句。试把诗意分为内在诗意(无形诗意)和外在诗意(有形诗意),前者则包括主题思想、人性美、人情美、乐观精神、伦理情趣等;后者则包括对话描写、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语句,散文化语言、妇女形象等。读诗结课,并鼓励学生: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伺机用红绿黄粉笔,粗线条地对板书一勾连,重点词、红荷瓣、碧荷叶,一朵芙蓉出清水,照亮黑板。花样板书,形象美观,又高度概括。评委和一些听课老师,拍照板书,索要课件,并纷纷鼓励我。读写联姻,提请学生课下任选小说中一个人物写一首小诗,并阅读《铁木前传》或《风云初记》等,拓展交流。

一言以蔽之,语言为花诗为蕊,拨开语瓣赏诗蕊。但俱往矣,路在脚下。2012年12月,我反思这次和以往教学实践的得失、顺逆、甘苦等,汲取先贤名师智慧,为学校撰写了二十四字《语文学科宣言》:培养读写双馨的终身学习者,培养诗意生活的创新实践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