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亲密关系》
2023-02-03 本文已影响0人
小佳的创作空间
出生之前的胎儿能听到母亲每分钟72次稳定的心跳。
刚出生的婴儿最需要的是母亲的贴身拥抱,因为婴儿出生,子宫内的安全和温暖被打破,更多的是感到恐惧。拥抱抚摸,轻晃踱步等动作都是在模拟子宫内的环境。
母亲拥抱婴儿的时候更贴近于左胸,让婴儿听到自己的心跳声,让他安静下来。
产生依恋关系最重要的因素是与母亲温柔肉体的亲密接触,而这样的纽带对孩子以后成功的社会行为至关重要。
先疼爱后放手的育儿模式不仅适用于人类,而且适用于其他灵长类动物。
襁褓不仅是保暖的作用,更是衣物拥抱的效果。比较宽松的襁褓可能比紧身的襁褓更自然,因为在子宫内,婴儿是有活动空间的。使用襁褓的时间不能有意延长,出生前几周最好,否则会阻碍婴儿的身体生长。
哭声不仅用来表示饥饿、不舒服或疼痛,还用来传达“来抱我”的需求,想要和母亲的亲密接触。
哭泣和微笑在出生后第2个月出现。
第3、第4个月,新的身体接触形式开始出现。定向抓握取代早期的“紧抓反射”或“莫罗反射”。第6个月基本确定下来。
之后,亲密接触的交流让位于日益敏锐的视觉交流。母婴的拥抱让位于母婴对视时的微笑或咯咯笑,一切细腻的面部表情都能给婴儿安全感。
学说话阶段,早期的身体接触,反而会限制婴儿的发展。具体的替代品或安抚物出现。
青春期以后,孩子离家,进入第2轮婴儿期,“抱紧我”的讯息放大为“永远不要离开我”。一旦结偶关系完成,恋人形成新型的两人世界的家庭单位,第二轮的婴儿期随之结束,进入第2轮童年期。一旦离婚,进入第2轮青春期。再重新寻找恋人,重温第二轮童年期,再度重演。
“一见钟情”是流行的观念,但这一说法往往是回顾爱情时才作出的判断。真正发生的关系并不是“一见面就产生完全的信赖”,而是“一见面就产生强烈的相互吸引”。
婴儿的口含奶嘴和成年人吸烟都是模拟新生儿口含乳头的感觉,寻找一种替代物,成年人为了不显幼稚,即使致癌也要吸烟。这倒是我从未听说过的新观点。
以及睡觉的枕头被褥,都是模仿婴儿在子宫内的温暖和舒适。
自我触摸行为都是人际亲密行为的替代动作。手指或拇指抚摸嘴唇时,其功能就是替代母亲的乳房和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