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带娃最常出现的6个误区!
父母对孩子的爱毋庸置疑,但在管教孩子时,6种父母常用,却正在慢慢毁掉孩子的无意举动。
1.和别人的小朋友比较
有个公敌,那就是“别人家的小孩”,父母过度夸奖他人,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和挫败感。
孩子可能会下意识的觉得自己是个不可爱、不讨人喜欢的孩子,我简直糟糕透了!
2.宝宝想要帮忙时不要拒绝
在父母一次又一次的拒绝,或直截了当的说:“你不会”“你干不了”后,这种对自己的判断就会深深的烙印在宝宝对自己的认识中,孩子会逐渐认同父母,觉得自己真的什么都干不好,索性就不再想要尝试和参与了。将来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时候,可别怪孩子好吃懒做!
9-24个月:可以给孩子一些简单易行的指示,比如可以让宝宝自己拿汤匙吃饭,把脏的尿布扔到垃圾箱里等
2-3岁: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把垃圾扔进垃圾箱,或当家长请求帮助时帮忙拿取东西,如帮妈妈把衣服挂上衣架;使用马桶,刷牙浇花,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别舍不得用孩子,孩子是越用越聪明,在父母的看护下,和宝宝一起做起来!
3.不能骗孩子
越来越多的妈妈知道,不能和孩子硬碰硬,不能总跟孩子说“不”。但不能和孩子说“不”,绝不等同于可以用哄骗或故意欺骗,来让孩子按照大人的意愿去做。
被骗大的孩子可能更叛逆,更不听话,因为ta知道“反正大人说的,从来不会兑现”
可以用一些宝宝喜欢的事情为奖励,来鼓励孩子,你承诺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
4.别吓唬孩子
拿警察吓唬孩子,小心孩子会更容易被坏人伤害!
拿医生吓唬孩子,小心孩子生病了也不肯去医院!
拿老师吓唬孩子,小心还没上学,孩子就已经厌学了!
拿莫须有的、恐怖的的事情吓唬孩子,孩子会怕黑、做噩梦、睡不安稳!比如“再不睡觉,大老虎来把你叼走了”“再说谎,鼻子会变长”“妖怪专吃不听话的小孩儿”吓唬会增加孩子的精神压力和恐惧心理,常常被吓的孩子容易形成胆小、软弱,遇事缩手缩脚等性格,更谈不上勇敢坚强的个性养成。
孩子的是非分辨能力远不如成人,正是需要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候,如果总是听到这些扭曲事实的话,可能会很抵触这些日常对我们很有帮助的人。给孩子留下的心理暗示可能会害了TA一辈子。
5.别拿爱威胁孩子
“再不听话,妈妈不要你了”“再哭,我揍你”“不安静,就再也不带你出去玩了”,这类威胁的话语,可能起急之下真的会对孩子脱口而出。常常在商场中看到:宝宝非要买玩具,妈妈不同意,宝宝大哭大闹,妈妈说“再哭闹,我不要你了”。
这句极具威胁性的话,可能能换来孩子暂时的安静和“听话”,但孩子的心里会非常恐惧,恐惧即将到来的最可怕的后果:“被打”“被抛弃”,这会造成孩子强烈的不安全感。
这样的做法,更容易造成孩子的怯懦、自卑、甚至是伪善,因为他们早已习惯了屈服,将来也更易屈服于比自己强大的“恶人”,从而更容易受欺凌。
5.别逼孩子,做出当下符合你的要求,配合你表现的事情。
孩子自出生那一刻起,就是个独立的人了,ta唯一的成长任务,就是长成自己,绝不是为了给爸妈长脸才来到这个世界。
逼孩子叫人,是父母最常做的事,却也是伤害孩子最深的事。有些孩子越是长大,越不爱叫人了,这是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保护本能的驱使。遇到不熟的人,孩子的第一反应就是警戒退缩,这是自我保护的正常反应。
而逼孩子表演节目,除了满足父母的虚荣心别无他用。别的孩子会的,我的孩子也不能落后。自己孩子的强项,恨不得让全世界的人知道。但父母的强迫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不尊重,连自己最爱的爸爸妈妈都不尊重自己,孩子又怎样学会自尊。
硬逼孩子做不愿意的事,就是在侵犯孩子的自我意识,破坏孩子的自我保护本能
孩子被自己的爸爸妈妈强迫着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会感到害怕、无助、惶恐、委屈。从头到尾,父母考虑了自己的面子,考虑了取悦亲朋好友,唯独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
轻松育儿,你的育儿计划开始了吗?
专业的育儿知识,为您收获更幸福的家庭!